上半年連鎖酒店市場可謂艱難前行。截至8月31日,錦江、華住、首旅如家等連鎖酒店巨頭都亮出了上半年的成績單,業績均呈現虧損狀態,短期來看業績承壓。不過,連鎖酒店巨頭們仍舊積極摸索新方向,尤其是對中高端酒店的布局可謂快馬加鞭。在業內人士看來,各家連鎖酒店集團下沉搶奪中高端酒店市場份額,得益於中高端酒店成為差旅市場的主流,大量存量經濟型連鎖酒店處於換代升級的關鍵時期。各家在跑馬圈地時,如何保證收益率則是這些選手要考慮的。
據錦江酒店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錦江酒店實現合併營業收入50.4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1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637.79%。另一邊,華住集團上半年的業績也呈現虧損狀態。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華住收入為61億元,同比增長2.5%;歸屬華住集團的淨虧損為9.8億元,而2021年同期的淨利潤則為1.3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具體來看,今年二季度,華住集團的淨虧損為3.5億元,而2021年同期淨利潤為3.78億元,2022年一季度華住集團的淨虧損達到6.3億元。
同樣虧損的情況也出現在首旅如家身上。據財報,首旅如家實現營業收入23.31億元,同比下降25.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3.84億元。顯然,因國內疫情,上半年酒店業受到了較大衝擊。但隨著暑期的到來,部分酒店的業績也正在逐步回暖。從錦江酒店在中國境內業務運營情況來看,疫情得到控制後,境內連鎖酒店經營復甦明顯,6月境內連鎖酒店整體平均實際營業收入迅速反彈至2019年同期的 88%;隨著疫情好轉,預計平均實際營業收入將迎來快速修復期。
談及暑期的恢復情況,首旅如家表示,7月以來,首旅如家單日入住率超90%的門店達1576家,滿房酒店近千家,呈現一個非常好的復甦信號。隨著滿房和持續滿房的數據正在上升,業務也在逐漸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疫情爆發之下,單體酒店抗風險能力較弱,投資回報率低於連鎖酒店,非規模化酒店率先被甩出賽道。連鎖酒店集團在資金、品牌、渠道、供應鏈等方面優勢愈發突出,加速酒店行業連鎖化進程。以連鎖客房數計算,2019/2020/2021年行業連鎖化率分別為26%/31%/35%,但相比美國60%以上連鎖化率(2019年)仍有較大空間。據預測,我國酒店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2025年預計可達42.9%。
2022-2027年中國酒店連鎖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17年-2021年我國連鎖酒店CR3從44.51%升至48.14%,CR5從57.13%升至59.35%,CR10從67.19%升至69.46%。我們估計疫後酒店行業集中度繼續上升,2019-2021年CR3平均每年提升3.69pct,按此增速預計到2025年CR3可達51.83%,參考弗若斯特沙利文中預測2025年我國酒店客房數將達到2030萬間、連鎖化率將達42.9%,三大集團總房量經測算可達451.37萬間,相較21年末的225.16萬間(錦江/華住/首旅分別47.9/101.9/75.3萬間),提升226.21萬間,4年CAGR達19%,按單店客房數80間計,三強年均可共享展店空間預計達7069家。
強者恆強,行業六強近五年維持不變。錦江率先完成幾次重要收購,奠定行業老大地位;華住從2017年起開始實行併購策略快速完成中高端布局,市占率反超首旅;依託資本實力開展併購成為頭部酒店版圖擴張主要手段。分檔次看,截至2021年末,低中高酒店品牌CR3分別為29%/48%/18%,中端市場集中度最高,由於頭部近年來併購動作聚焦中端品牌,中端賽道整合速度最快,優質標的愈加稀缺,併購擴張難度升級,未來行業整合空間或來自低端和高端市場。
連鎖酒店市場集中度較快上漲,門店是酒店行業的核心資產,因而連鎖酒店品牌的門店拓展速度,也是衡量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當下,酒店選擇加盟連鎖品牌的原因,除此之外創業開酒店最好也有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樣會更貼合消費群體的生活體驗、生活品質、生活方式以及美學觀點。
以上就是連鎖酒店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