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經過多年發展,太陽能發電在全球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企業競爭力日益增強。
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據相關資料統計,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能量能夠達到17萬億千瓦,是當前世界一年能源消耗量的3.5萬倍。與日益枯竭、不可再生並且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的化石能源相比,太陽能更加高效、持久、無污染;與風力、水力相比,太陽能受自然因素影響相對較小,同時覆蓋面更廣。
在世界各國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人們渴望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來代替有限的常規能源,而以太陽能為來源的光伏發電技術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太陽能光熱發電作為一種清潔又環保的綠色能源,是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
從能源輸入端利用模式看,太陽能發電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逐步形成了三大類系:單純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與化石能源綜合互補系統和太陽能化學重整複合系統。當然,若從系統輸出目標看,這三類系統也還都有各自不同功能類別的系統,如單純發電的、熱電聯產或冷熱電多聯產的以及化工(或清潔燃料)的電力多聯產等。
伴隨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工作的陸續啟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望實現持續提升。其中,2021年10月,青海省、甘肅省、吉林省分別舉行了工程啟動儀式,共計101萬千瓦的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項目預計將於2023年底前建成併網。
依據我國劃分太陽能光照條件的標準,在不同等級的5類地區中,前3類地區占我國國土面積的2/3以上,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h,太陽能輻射量在5000MJ/(㎡·a)以上。其中,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均為全國最高,屬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除四川盆地、貴州省太陽能資源稍差外,中國東部、南部及東北等地區均屬於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和中等區。
2022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太陽能、尤其是光伏發電行業發展將獲得穩定政策支持,並帶動產業鏈實現整體完善升級。另一方面,新能源的規模化發展,需要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支撐,政策體系、終端應用模式亟待革新。
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互補調節的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等。
展望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將快速健康發展,龍頭企業將不斷建設規模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