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智慧園區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園區的管理效率、節能環保、生活和工作便利性。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下,進一步驅動智慧園區市場發展。以下是2025年智慧園區行業現狀分析。
智慧園區行業細分市場園區綜合治理主要包括治安、交通、商業秩序維護與管理等等,我國智慧園區行業綜合治理方案的市場規模在近年來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據《2025-2030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2023年其市場規模達到了69.55億元。園區綜合服務是集信息與諮詢、審批與收費、管理與協調、投訴與監督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領域,其主要面對為園區企業、個人、政府部門等提供相應的社會化服務。2023年我國智慧園區行業園區綜合服務領域市場規模達到了42.02億元。
智慧園區行業現狀分析從空間維度來看,目前我國東部環渤海、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全國智慧園區建設的三大聚集地;中部地區以沿江地區為中心形成聯動發展集群;西部地區把握產業轉型機遇,結合地域優勢,布局智慧園區建設工程。截至2022年底,包含「智慧園區」經營業務的約560家相關企業中,65.54%的企業位於我國東部地區,處於西部地區的智慧園區廠商僅占13.93%。
隨著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智慧園區的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升。以萬兆聯接、數字平台為特徵的基礎設施將成為園區的核心底座,助力園區實現精準定位、高速網絡全覆蓋以及無邊界信息傳遞。智慧園區將與其他領域進行跨界融合,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共同推動城市智能化發展。這將有助於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智能化體系,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智慧園區行業現狀分析提到政府層面以推動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增強園區產業競爭力、建設產業鏈全生態、提升企業服務效率等為主要目標,依託智慧園區平台建設,重點解決園區智慧招商、產業服務、政務服務、企業服務等訴求,推動智慧園區實現從單一園區到產城融合,從管理型園區到服務型園區的轉變,從發展產業到提檔升級的跨越,從而實現地區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建築是智慧園區的基礎設施,智慧園區需要在建築設計、施工、設備安裝等方面滿足高標準的要求。例如,在建築節能方面,智慧園區要求採用高效節能材料、智能照明系統、自動溫控系統等,減少能源浪費。園區的基礎設施設計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結合當地氣候、環境等因素,優化建築能效。信息技術是智慧園區的核心支撐。智慧園區要求建立高效、穩定、安全的通信網絡,以確保物聯網設備、傳感器、監控系統等智能設備的順暢運行。同時,智慧園區還需支持大數據平台的建設,具備大數據分析、數據存儲、安全防護等功能,以確保園區信息的高效管理。
智慧園區強調低碳、環保、節能。建築應符合綠色建築標準,如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或中國綠色建築標識等。智慧園區還需要採取能源管理和智能電網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等。能源管理的相關標準包括:能源使用監測標準實時監控園區的能源使用情況,確保能源高效利用。綠色建築標準促進園區內建築的環保性、節能性、可持續性。園區應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智能化。
綜上所述,智慧園區行業標準在園區建設和運營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對各方面的嚴格要求,不僅能提高園區的效率和質量,還能推動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