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機械設備行業迎來了新的增長點。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主機廠掌握了關節設計的核心「定義權」,但在規模效應和專業化分工的驅動下,「自主設計、外包生產」成為更可能的合作模式。這一趨勢將為機械設備行業中的零部件供應商帶來深度受益的機會,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械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主機廠具備關節設計的「定義權」,包括自由度設計、關節方案設計和布局位置設計。然而,完全垂直整合的機率較低,主機廠更傾向於採用「自主設計、外包生產」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將為機械設備行業中的零部件供應商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使其與主機廠共同成長。
旋轉關節作為人形機器人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高價值量和高確定性的特點。目前,主機廠普遍採用旋轉關節方案,主要包括剛性驅動器、彈性驅動器和準直驅驅動器三類。其中,剛性關節方案使用大減速比減速器,具備更大的扭矩和更好的精度,但成本較高且耐衝擊性差;準直驅方案則適用於小減速比減速器,輸出扭矩較小,但近年來隨著扭矩增大,已廣泛應用於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對關節的大扭矩需求推動了電機技術的創新。目前,無框力矩電機是主流選擇,其設計生產技術成熟,但市場需求有限。軸向磁通電機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能夠提供比徑向電機高30%的扭矩密度,特別適合高效率、高轉矩密度場合。儘管軸向電機在散熱、製造工藝和產業鏈成熟度方面仍有不足,但部分廠商已開始布局,未來有望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人形機器人的減速器以諧波和行星為主,兩種方案各有優劣。諧波減速器適用於強調大扭矩、高精度和小空間的關節,而行星減速器則更適合高效率、低成本且對空間大小不敏感的關節。未來,減速器的選擇將依據整機設計需求進行搭配使用,進一步推動機械設備行業的技術進步。
高精度、高成本的人形機器人傾向於使用力傳感器方案,其精度較高且兼容大減速比減速器,但成本較高。相比之下,低成本方案更傾向於使用電流環控制,儘管精度較低(誤差約±10%),但無需額外傳感器。機械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隨著市場需求的分化,機械設備行業將根據應用場景提供多樣化的技術解決方案。
2025年,機械設備行業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旋轉關節、電機技術、減速器和力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創新與應用,將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隨著主機廠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模式逐步成熟,機械設備行業有望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市場擴張,為未來行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