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白酒、啤酒行業持續低迷,葡萄酒市場面臨深度調整,而果酒憑藉差異化定位和年輕化消費趨勢,正成為酒業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數據顯示,果酒市場規模已接近甚至超越部分傳統酒類,這一新興賽道正在重塑中國飲品市場的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果酒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白酒行業連續第八年產量下滑,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產量降至414.5萬千升,同比下降1.8%;啤酒產量也較峰值時期腰斬,2023年僅3521.3萬千升。與此同時,葡萄酒市場尚未恢復元氣,儘管2023年產量微增3.4%,但銷售收入僅為90.9億元,遠低於十年前的高點。反觀果酒行業,近五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200億240億元,並可能突破400億元大關,與葡萄酒市場形成直接競爭態勢。
果酒的爆發式增長背後是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轉變。新生代消費者對低度、健康飲品的偏好推動了品類創新,從梅子酒到青梅酒,從荔枝酒到桃紅酒,多元化產品矩陣滿足了個性化需求。在2025年成都春季糖酒會上,首屆中國特色果酒展首次獨立設館,集中展示數百個品牌及配套企業,標誌著果酒產業正式進入主流視野。這一行業盛事不僅整合分散資源,更通過標準化討論推動產業鏈協同,例如明確原料分級、釀造工藝等關鍵標準,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儘管前景廣闊,果酒市場仍存在顯著短板。當前果酒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偏小,頭部效應尚未形成,品牌集中度不足制約了行業話語權的提升。此外,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從原料選用到風味調配缺乏統一標準,導致質量參差不齊。這些問題若不能有效解決,可能阻礙果酒從「小而美」向「大而強」的跨越。
行業專家指出,果酒要實現可持續增長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完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包括原料種植、釀造工藝和質量檢測;二是推動企業整合,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領軍品牌;三是深化文化賦能,通過場景創新與年輕群體建立情感聯結。例如,結合國潮元素開發特色產品,或依託地域資源打造地標性果酒產區,均是差異化競爭的有效路徑。
總結而言,在傳統酒類存量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果酒憑藉消費趨勢紅利和品類創新活力,已成為酒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然而,行業仍需突破標準化建設滯後、品牌競爭力不足等瓶頸,通過技術升級與生態協同,將短期爆發力轉化為長期增長動能,最終實現從「新藍海」到「主賽道」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