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煤炭 資訊詳情
2025年石化媒行業現狀分析:中高階煤資源豐富
 煤炭 2025-03-26 10:01:01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煤層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石化煤領域的地位愈發重要。中國石化煤在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不斷發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對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石化煤煤層氣資源評價與研究方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煤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石化煤對其探區內17個主要含煤盆地(群)、27個含氣區帶展開了煤層氣資源評價工作,評價範圍從風化帶至4000米深度。由於石化煤探區內煤層氣資源類型多樣,為精準評估資源狀況,採用「典型區塊解剖-參數體系構建-區域外推應用」的三級遞進評價流程。

  先選取不同類型煤層氣的典型區塊進行詳細解剖,像鄂爾多斯盆地的部分區塊、四川盆地南川區塊等。利用典型井的鑽測井與測試資料,獲取煤層容重等關鍵參數,並建立含氣量與煤容重、煤階及埋深的關係,預測不同深度含氣量。計算可采係數時,針對成熟開發區和勘探區採用不同方法。最後,運用體積法與可采係數法,分別計算出地質資源量與可采資源量。

  二、石化煤煤層氣資源分布特點

  (一)盆地分布集中

  中國石化煤探區內埋深4000米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達10.31×1012m3,可采資源量為3.07×1012m3,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川南黔北、準噶爾、渤海灣及滇東黔西等盆地(群)。其中,鄂爾多斯盆地資源最為豐富,地質和可采資源量分別占中國石化煤探區資源總量的41.2%和45.4%;川南黔北盆地(群)次之,占比分別為27.5%和24.1%。這些盆地成為石化煤煤層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

  (二)受地表條件限制

  從地形地貌來看,石化煤探區內煤層氣資源大量分布在山地、沙漠和黃土塬等地貌環境,其地質資源量分別為3.44×1012m3、2.45×1012m3和1.80×1012m3,可采資源量分別為0.98×1012m3、0.77×1012m3和0.63×1012m3。複雜的地形地貌增加了勘探開發的難度和成本,給石化煤煤層氣開發帶來了挑戰。

  (三)中高階煤資源豐富

  石化煤探區內中、高煤階煤層氣地質資源量占比達86.9%,其中高煤階煤層氣資源量最高,占比47.9%,中煤階煤層氣資源量占比39.0%。這些中、高煤階煤層氣資源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川南黔北、渤海灣和滇東黔西等含氣盆地(群),良好的生烴條件使煤層對甲烷吸附性強,含氣量和資源豐度較高。

  (四)深層資源潛力大

  從深度分布上看,石化煤探區內煤層氣資源量隨埋深增大而增多。埋深1500米以深的深層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為7.59×1012m3,占比73.6%,可采資源量為2.24×1012m3,占比73.0%。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川南黔北等盆地(群),且以中高煤階為主,占深層煤層氣資源量的91.6%,顯示出巨大的勘探潛力。

  三、石化煤煤層氣勘探開發建議

  (一)深化理論研究

  針對我國含煤盆地地質構造多樣、煤層氣成藏條件差異大的特點,石化煤需要建立多尺度協同的差異化研究體系。在盆地、區塊和儲層三個尺度分別開展研究,解析聚煤環境差異,量化非均質性特徵,構建多物理場耦合模型,為煤層氣勘探開發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攻克核心技術

  聚焦不同類型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的瓶頸問題,石化煤在勘探、鑽完井、壓裂工藝和開發技術等方面加大攻關力度。例如研發深層甜點三維地震預測技術、水平井軌跡精準控制技術、深層定向縫網壓裂技術等,同時加強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推進相關科研項目,實現降本增效。

  (三)制定差異化策略

  根據不同地區煤層氣地質條件的差異,石化煤從資源規模性和煤層穩定性出發制定開發策略。對鄂爾多斯和沁水盆地煤層採用水平井+大規模壓裂增產技術;川南黔北和滇東黔西等盆地統籌煤層和煤系地層開發;準噶爾和二連盆地則採用直井多層合壓合採或採煤採氣一體化思路,實現資源合理開發。

  (四)建設產業基地

  以鄂爾多斯盆地為核心,石化煤打造深層煤層氣產業基地。石化媒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通過地質勘探明確資源儲量分布,開展資源分級分類評價,優化產能建設布局,持續升級關鍵技術,依託現有管網設施加快產能建設,為其他盆地煤層氣開發提供示範。

  2025年,中國石化煤在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上機遇與挑戰並存。其探區內煤層氣資源分布呈現出按盆地集中、受地表條件制約、中高階煤和深層資源豐富等特點。為推動煤層氣產業高質量發展,石化煤需持續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加大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差異化開發策略,打造深層煤層氣產業基地。這不僅有助於中國石化煤在煤層氣領域取得更大突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也為石化煤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能源結構優化和低碳轉型。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煤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