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旅遊產業細分 資訊詳情
長白山:生態旅遊與自然保護的典範
 生態旅遊 2025-03-27 03:21:0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瑰寶,長白山憑藉獨特的火山地貌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旅遊領域樹立了典範。202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後,其「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最佳自然保護地」的國際名片進一步擦亮。從冰雪經濟到夏季避暑,從科研保護到文旅融合,長白山正以可持續發展為路徑,打造世界級生態旅遊目的地,成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的生動樣本。

  一、地質奇觀賦能,築牢生態旅遊根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長白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2723.83平方千米,地處華北板塊與濱太平洋火山帶交匯處,以休眠火山地貌為核心特色。其保存完好的火山噴發遺蹟,尤其是千年之前的「大噴發」形成的特殊堆積物,成為國際地學研究的熱點。作為中國東北最高峰,長白山憑藉天池、溫泉、瀑布等自然景觀與豐富的岩石類型,構建了獨特的地質旅遊吸引力。

  冰雪資源是長白山生態旅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長白天下雪」的品牌效應顯著:20242025雪季接待遊客量同比增長超24%,旅遊總花費突破136億元。夏季則以「22℃的清涼」吸引避暑客群,全年旅遊淡旺季界限逐漸模糊。立體交通網絡的完善進一步釋放潛力——沈白高鐵通車後,北京至長白山僅需4小時,預計遊客量將顯著增長。

  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凸顯,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長白山被譽為「歐亞大陸北半部物種基因庫」,其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監測數據顯示,野生動物種類從1586種增至1610種,植物資源達1669種,大型真菌增至794種。珍稀物種保護成果顯著:

  東北虎時隔30年重現山林,2025年通過糞便DNA檢測確認成年雄性個體活動痕跡;

  中華秋沙鴨種群從50餘只增至600餘只;

  朝鮮崖柏與對開蕨等瀕危植物通過人工繁育技術恢復至12萬株。

  保護區還建立了低溫種質資源庫,保存植物種子超千份,為物種復壯提供科技支撐。科研團隊累計發表論文350餘篇,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生態保護與修復領域形成「長白山模式」。

  三、文旅融合創新業態,激活生態經濟價值

  長白山以「生態+」戰略推動旅遊產業升級:

  IP賦能:「盜墓筆記」系列的「十年之約」活動持續引流,2025年計劃落地「雲頂天宮」探險主題樂園;

  場景打造:依託美人松林推出「愛情森林」主題打卡點,在火山地貌中融入音樂、文學等元素,增強遊客體驗感;

  基礎設施完善:網約車運力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旺季接待能力,「T3出行」平台覆蓋245輛運營車輛。

  經濟數據印證發展成效:2024年全區GDP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增25.7%,消費零售額增4.7%,三項增速均居吉林省首位。長白山正通過「冰雪+避暑」雙引擎,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升級,構建生態經濟新增長極。

  總結展望

  從地質奇觀到生物寶庫,再到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長白山以生態保護為底色、科研科普為支撐、業態創新為抓手,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了中國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獨特魅力。隨著沈白高鐵貫通與國際知名度提升,這片神奇土地將持續釋放綠色動能——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熱門推薦

免費報告

更多
生態旅遊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