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2025年,算力行業正展現出開放、開源、全球化三大演進趨勢。我國計算產業在自主創新中快速發展,面對海量算力需求,亟須構建算力新體系,打造世界級新產品。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基礎設施量質齊升,算力總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6.5%,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880萬。算力每投入1元錢,可帶動3至4元的GDP增長。在數字經濟大省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為浙江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我國算力總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面臨算力資源供給緊張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這為國產算力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空間。
《十五五算力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當前,算力架構的開放特性正加速端、邊、雲全場景的快速協同發展。傳統的X86架構受限於封閉架構的短板,難以形成生態,而ARM架構的開放模式正逐漸成為未來通用算力的主流選擇。數據顯示,全球算力中約80%屬於ARM架構,其中99%的手機採用ARM晶片。國內的鯤鵬和飛騰等基於ARM架構的產品展現出強大競爭力,部件、整機實現全量自主創新,構建起堅實的自主創新產業鏈。這種開放的架構不僅促進了技術的快速疊代,還推動了算力在不同場景下的高效應用,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算力生態共建正在替代單邊創新,成為計算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開源項目如開源歐拉、開源高斯等蓬勃發展,不斷豐富和繁榮軟體生態。鯤鵬聯合超過6000家合作夥伴構建的「技術樂高」模式,證明了開源協作的強大生命力。開源、開放的生態不僅讓計算產業打開了全球化的新格局,還通過攜手合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聯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共同開拓國際市場。以鯤鵬生態為例,截至目前,已發展超過335萬開發者,面向硬體、軟體和應用全面創新,為全球150餘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用戶數量超過380萬。
計算產業的全球化趨勢愈發清晰,產業各方通過資源共享與互補,聯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鯤鵬生態通過開源、開放,打造了從晶片、整機到作業系統、資料庫的自主創新生態。這種全球化布局不僅提升了國產算力的國際競爭力,還為全球客戶提供創新產品。IDC等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並在2028年達到2781.9EFLOPS。我國計算產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構建自主創新的算力新體系,打造開放開源的自主軟體生態,構築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通用計算產業。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的爆發式增長,算力需求呈現快速攀升態勢。算力行業分析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這將重塑所有產業,加速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IDC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總規模將達到511.3億美元,同比增長34.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5%。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新機遇,我國計算產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打造世界級新產品,構築堅實的算力底座。通過在根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突破,實現性能提升和成本優化,助力人工智慧技術的規模化商用和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並逐漸走向全球市場。
2025年,算力行業在開放、開源、全球化三大演進趨勢的推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計算產業在自主創新中快速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新機遇,我國應構建自主創新的算力新體系,打造開放開源的自主軟體生態,構築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通用計算產業。通過這些措施,我國計算產業不僅能夠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還將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