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內需置於首位,其中服務消費作為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正成為政策發力的重點領域。近期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專項方案與配套措施,旨在通過優化供給結構、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4.9%,高於商品零售增速,釋放出消費復甦的積極信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服務消費的核心優勢體現在三個維度:消費頻次更高,如餐飲、娛樂等場景具有重複性與日常化特點;產業鏈路更短,其生產與消費環節高度重合,收入轉化效率顯著高於製造業;就業帶動更強,以某頭部餐飲企業為例,427億元營收對應13.7萬員工,人力成本占比達33%,遠超同類製造企業的13.2%。這種特性使服務業成為穩崗擴就業的關鍵領域。
儘管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部分領域的服務消費仍面臨結構性矛盾。電影行業集中於春節檔的現象折射出內容供應不均衡問題,上海等地通過發放消費券已初見成效;家政服務等「一老一小」領域則存在優質供給不足、標準缺失等問題,央視曝光的違規收費案例進一步抑制了消費意願。此外,服務業設備更新需求旺盛,但中小企業融資與技術升級瓶頸尚未完全突破。
從國際經驗看,我國服務業在GDP中占比56.7%仍低於已開發國家70%的水平,提升空間顯著。商務部近期部署的擴消費舉措聚焦四大方向:商品消費升級與服務擴容並舉;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完善行業標準增強供給質量;以設備更新支持政策激活服務業投資需求;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提振市場信心。這些措施將形成「消費就業收入」的良性循環。
結語
服務消費既是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也是穩定經濟大盤的重要引擎。通過精準施策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強化基礎設施與制度保障,我國有望加速釋放服務業發展潛力,為經濟增長注入可持續動能。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顯現,服務業占比提升帶來的就業擴容和消費升級效應將進一步凸顯,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