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年初至今,中國科技資產經歷估值快速回升後進入震盪期,但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技術突破顯著重塑市場預期。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最高漲幅達39%,印證了投資者對中國AI產業發展的信心。隨著模型疊代加速和應用場景落地,行業正從概念炒作轉向關注實際盈利能力和技術商業化進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模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基礎模型層面,DeepSeekR1通過開源策略打破技術壁壘,其性能已位列SuperCLUE榜單第二位,在推理效率上超越Claude3.7和GPT4.5。該模型開放的訓練優化代碼庫加速了國內算力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動阿里QwQ32B、Doubao1.5pro等競品快速疊代。預計年內推出的R2及通義千問新版本將進一步強化多模態處理能力,在自然語言理解與圖像生成領域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Agent應用的突破性進展正在改變市場對算力需求的認知框架。以Manus為代表的智能代理產品在GAIA測評中展現SOTA級表現,其單任務成本控制在2美元以下,較行業平均水平更具競爭力。與傳統Chatbot不同,Agent執行複雜任務時產生的token消耗呈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25年推理算力需求將突破現有天花板。這種技術變革不僅推高雲服務和數據中心的建設需求,更催生出基於自動化流程的新商業模式。
在基礎設施層面,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正加速布局AIDC(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行業分析預計2025年新增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具備核心區域能耗指標和客戶資源的IDC服務商直接受益於算力需求爆發。晶片領域國產替代進程顯著提速,若國際技術限制持續加碼,AI晶片訂單回流可能帶來超50億美元市場空間。在應用端,具備終端生態整合能力的企業有望率先構建涵蓋硬體模型場景的完整閉環。
總結來看,中國AI產業已形成從基礎模型到商業落地的完整鏈條,DeepSeek等開源模型釋放出技術普惠效應,Manus的成功驗證了Agent產品的商業化潛力。隨著推理算力需求進入指數級增長階段,雲服務、先進位程晶片和智能終端硬體將構成核心投資賽道。未來612個月,上市公司盈利兌現能力與技術創新速度將成為決定市場表現的關鍵變量,行業有望在技術突破與規模效應共振中迎來新一輪成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