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推進下,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製造業,尤其是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作為生產與服務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必須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以增強競爭力並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2023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比為33.6%,連續14年位居世界製造業規模首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企業面臨著向研發、設計、關鍵部件製造以及增值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轉型的巨大挑戰。數智技術的逐步融入,不僅推動了製造業的創新升級,還成為了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動力。科技革命正在加速製造業的轉型,促使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增長。為了應對這一趨勢,製造業必須積極擁抱新技術,通過智能製造、網絡協同等手段,不斷提升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械製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字經濟的崛起,推動了製造業向智能化、數位化邁進,尤其是機械製造領域的數位化變革,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作為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在當前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尤為重要。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和複雜化,企業也面臨生產效率滯後、客戶需求難以快速響應、管理流程不透明等諸多挑戰。近年來,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中小企業數位化促進工程」,旨在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全面實現數位化轉型。政府通過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應用,幫助中小型企業打通生產和管理中的信息孤島,實現智能製造與數位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此外,國家政策還積極推動製造業數位化平台的建設和應用,為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數位化生態系統,通過與大企業、科研機構和服務平台的合作,企業能夠藉助外部資源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從而在全球製造鏈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也對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客戶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訂單個性化的趨勢加劇,企業不僅要具備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還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數位化建設不僅要解決生產自動化的問題,更要通過數位化技術實現全流程的優化,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到售後服務都要實現高度的智能化管理,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縮短產品交付周期,減少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同時,數位化建設也能為企業提供更多與客戶互動和合作的機會,通過數位化平台的搭建,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客戶反饋,快速調整生產策略,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總體來看,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的數位化建設不僅是在應對市場競爭中的必要選擇,更是推動企業向高附加值領域邁進的重要方向。
機械製造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必須依賴穩固的信息技術架構,包括硬體設備和軟體系統的雙重保障。企業需要搭建起ERP(企業資源計劃)、MES(製造執行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從生產到管理的全流程數據共享與智能化控制。特別是在製造業中,ERP系統可以整合企業的各項資源,優化生產計劃與運營管理,而MES可以通過實時數據採集與反饋,優化生產調度,提升生產效率。PLM有助於產品從設計到製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技術文檔與生產工藝的精細化傳遞。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能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打下堅實基礎,實現數據共享與流程透明化,進而推動智能製造的全面落地。在智能製造系統中,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的引入使企業能夠實現從設計、生產到交付的全過程智能化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企業可以在生產設備、生產流程、供應鏈等環節實現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設備的自動監控與維護。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對生產過程中海量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決策,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的應用使得企業可以通過智能算法和預測模型,實現自動化排產與生產流程優化。智能製造不僅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還能通過數據的實時反饋與分析,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確保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具備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隨著企業數位化建設的推進,企業積累的生產數據、客戶數據、市場數據將呈現爆炸性增長。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這些數據,成為企業能否實現真正智能化運營的關鍵。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企業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預測,為企業的運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可以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以基於數據分析結果,預測市場需求、制定更加精準的生產計劃。此外,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還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敏捷性,使企業能夠快速調整生產策略,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加強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化管理,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能夠從「以經驗為主導」的決策模式向「以數據為支撐」的精準化、智能化決策模式轉變,從而實現更高效、更靈活的運營管理。
(一)機械製造企業信息化平台設計
構建ERP系統,實現全流程信息整合。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在數位化建設的路徑上,需要建立以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實現生產、管理、供應鏈等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數據整合。ERP系統的核心功能是整合財務、採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數據,使企業各部門間的信息流通更加順暢,減少信息孤島的現象,提升企業整體的運營效率。具體實施路徑上,企業需要進行需求分析,明確各部門的業務需求和流程痛點,以便定製化選取適合企業規模和行業特性的ERP解決方案。通過ERP系統的搭建,企業能夠優化庫存管理,減少物料浪費,實現自動化的生產計劃和實時的訂單管理。此外,在ERP系統的實施過程中,企業還需注重數據標準化和系統集成,確保各業務模塊間的信息能夠實現無縫銜接,特別是在財務與生產管理間的數據整合,能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成本控制與財務預測能力,從而為後續的智能化決策奠定基礎。引入MES系統,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MES(製造執行系統)的引入是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的關鍵步驟。MES系統作為信息化平台的核心模塊,直接連接企業的生產現場與管理層,通過實時數據採集與反饋,實現對生產計劃、工藝流程、設備管理等環節的全面管控。在具體實施中,企業應首先實現MES與ERP的集成,打通從生產計劃制定到執行反饋的數據鏈路,從而使得管理層能夠實時掌握生產執行情況,動態調整生產計劃。通過MES系統,企業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狀態、生產進度、質量檢測等關鍵信息,確保每個生產環節的透明化與可控性,能夠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並進行快速響應與調整。除此之外,MES還能夠幫助企業優化生產調度,實現多工序之間的協調作業,提升生產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設備閒置與物料浪費。藉助MES系統的智能化管理,中小型企業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在短時間內響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實施PLM系統,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實施是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實現數位化建設的最後一環,它專注於產品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的核心功能在於管理產品相關的所有數據和流程,確保產品設計、工藝流程、技術文件等關鍵數據能夠準確傳遞到製造環節,並通過與ERP和MES的集成,實現研發與生產的無縫對接。具體的實施路徑中,企業首先需要梳理現有的產品設計與工藝流程,制定數據管理標準,確保產品設計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在此基礎上,PLM系統可以集成CAD、CAM等設計工具,實現產品設計的協同化管理和優化,提高設計效率,縮短研發周期。此外,PLM系統還能夠積累產品歷史數據,幫助企業在產品改進和新產品開發上進行更為精確的決策分析。通過實施PLM系統,企業能夠建立完整的技術知識庫,推動產品的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並進一步加強企業在產業鏈中的技術優勢。
(二)機械製造企業構建基於客戶關係的快速響應系統
在現代製造業中,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需構建一體化的快速響應系統,從訂單管理到生產製造的各個環節,實現對客戶需求的高效響應。其主要目標在於優化訂單處理、研發設計、物料供應和生產製造等關鍵流程,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並增強客戶滿意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可引入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系統的核心在於通過數位化手段對客戶信息進行系統化管理,實現客戶需求的精準識別與快速響應。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應對客戶數據進行數位化收集和分類管理,通過CRM系統整合來自不同渠道的客戶信息,如訂單歷史、溝通記錄、需求偏好等,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客戶畫像庫,確保客戶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在此期間,運用CRM系統可分析客戶的購買行為、需求變化趨勢,預測未來訂單的可能性,為企業制定更加靈活的生產和服務策略提供數據支持。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客戶滿意度,還能通過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戶黏性,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在實施基於客戶關係的快速響應系統時,僅僅依賴CRM系統不足以確保全流程的高效運轉。企業需要將CRM系統與ERP(企業資源計劃)和MES(製造執行系統)等核心系統進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