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隨著人們對寵物情感依賴的加深,「寵物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4000億元。上海市作為寵物經濟的重要發展區域,擁有近千家寵物企業,涵蓋寵物食品、用品、診療、美容等多元化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上升空間。然而,寵物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暴露出監管空白、行業規範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寵物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寵物消費市場正朝著多元化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寵物用品在細分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例如「狗繩第一股」源飛寵物於2022年成功上市,引發了各大品牌對寵物用品市場的關注和投入。另一方面,寵物產品質量和定價體系的規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目前,寵物用藥的質檢雖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但定價主要由市場供需和成本決定,導致價格透明度不足。此外,寵物藥的售賣渠道和用藥標準也存在問題,如「人藥獸用」現象,以及網絡售賣處方藥無需醫師處方的情況,這些都反映出市場監管的空白,亟需出台相關管理辦法加以規範。
隨著寵物「家庭成員化」趨勢的加強,寵物殯葬行業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目前,上海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僅有一家,且接收點數量有限,導致許多寵物主選擇委託寵物醫院或殯葬門店代為運送寵物進行火化。調研發現,寵物殯葬行業正朝著「一站式服務」發展,但私人寵物殯葬服務資質參差不齊,收費標準和管理方式缺乏統一規範。例如,寵物殯葬收費大多按寵物體重計費,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缺乏行業標準。因此,增設無害化處理網點、嚴查不合規的火化小作坊,以及探索環保可持續的殯葬方式,如將寵物殯葬與林下經濟相結合,成為推動該行業規範發展的關鍵。
異寵飼養逐漸成為寵物經濟的新趨勢。在2025年上海寵物時裝周上,原產南美的水豚卡皮巴拉等異寵吸引了眾多關注。然而,目前的寵物管理法規主要集中在犬類,對於其他寵物尤其是異寵的管理存在明顯空白。例如,貓沒有辦證渠道,而飼養大型犬的主人因易被舉報而相對認真辦理證件和打疫苗。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出台養寵管理法規細則,將異寵納入辦證範圍,並加強對擾民、隨意遺棄等行為的管理,以適應寵物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寵物經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寵物經濟已形成涵蓋養育、交易、診療、殯葬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但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例如,寵物醫院大多只有獸醫而無寵物醫生,缺乏系統化的寵物訓練學校和寄養機構。為推動寵物經濟的有序發展,建議歸結管理口徑,對寵物行業進行全面規劃。同時,從推動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需要出台更多行業政策,增進有序管理,深化文明養寵理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促進寵物經濟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2025年寵物經濟行業在市場規模增長的同時,面臨著規範發展的挑戰。寵物消費市場的多元化與精細化、寵物殯葬行業的興起與規範、異寵飼養的個性化需求以及產業鏈的完善,都是推動寵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領域。通過加強監管、完善法規、規範市場秩序,寵物經濟有望在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與社會的雙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