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預包裝牛羊肉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伴隨行業快速發展,產品安全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部分商家為提升品相或延長保質期違規添加磷酸鹽等物質,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現象頻發。權威檢測結果顯示,市場上存在未標註添加劑成分、超量使用食品助劑等問題,嚴重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羊肉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預包裝牛羊肉市場當前面臨兩大突出問題:一是部分產品檢出違規添加物,如磷酸鹽等非必要成分;二是配料表標註存在明顯疏漏。某次突擊檢查中發現,超三成抽檢樣品未按法規要求完整公示添加劑信息。這種行為不僅破壞行業信譽,更可能通過長期攝入對消費者腎臟功能造成潛在危害。
監管部門已啟動專項整頓行動,計劃將預包裝牛羊肉的年度抽檢頻次提升50%,重點核查添加劑使用記錄與標籤合規性。執法部門明確表示將從嚴懲處以次充好、虛假標註等違法行為,對屢教不改的企業實施信用懲戒。2023年已有17家相關企業因違規添加被吊銷生產許可證。
消費者在購買時應重點關注產品外包裝的配料表與執行標準編號,優先選擇具有SC認證標識的品牌商品。數據顯示,通過正規商超渠道採購的產品合格率達98%,而網絡平台抽檢合格率僅為76%。建議保留購物憑證,遇質量問題及時向12315投訴。
截至2025年,我國存續肉類加工相關企業總數突破22.8萬家,其中預包裝牛羊肉加工企業占比超三成。今年前八個月新增註冊企業達3800餘家,產業擴張速度顯著高於往期。區域分布上,廣東省以4.1萬家企業位居榜首,廣西、湖南分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企業中存在司法糾紛的比例達到3.17%,反映出行業競爭加劇背景下合規風險的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預包裝牛羊肉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管部門持續加壓、生產經營者恪守法規、消費者提升辨識能力三方合力。唯有通過全鏈條監管與社會共治,才能有效遏制質量亂象,讓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切實保障。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既是發展陣痛,更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期待各方攜手構建更透明、更健康的肉類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