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畜牧業 資訊詳情
國內鮮凍豬肉價差收窄與市場供需格局演變(20242025年)
 豬肉 2025-05-16 10:30:1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肉類消費結構持續優化,但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鮮凍豬肉價格波動引發行業關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二號肉鮮品與凍品價差已收窄至0.65元/公斤,四號肉價差不足1元/公斤,市場呈現供需雙弱特徵。這一變化既受短期政策調整影響,也反映行業庫存管理與國際貿易格局的深層轉變。

  一、鮮凍豬肉價差持續收窄的市場表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豬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9月以來,國內二號肉和四號肉價格同步走低,但凍品跌幅顯著小於鮮品。截至2025年5月15日,國產凍品二號肉均價22.06元/公斤,較年初僅跌1.89%;而鮮品二號肉均價22.71元/公斤,跌幅達4.49%。四號肉價差收窄更為明顯,鮮凍價差同比縮小超七成。這種收斂趨勢在淡季特徵顯著的肉類市場中尤為突出,反映出產業鏈上下游定價機制的深度調整。

  二、支撐凍品價格的核心因素分析

  (一)屠宰企業庫存壓力緩解強化挺價動力

  數據顯示,樣本屠宰企業的凍品庫容率已從2023年同期的35.56%降至2025年5月的18.93%,創下近年新低。低庫存背景下,企業主動控制凍品出貨節奏,在鮮品價格持續承壓時仍維持凍品報價穩定。這種策略既避免了低價拋售導致利潤縮水,也為後續市場波動預留了操作空間。

  (二)進口成本上升推動國產替代效應

  2024年34月我國對部分豬肉製品臨時性提高關稅後,進口凍肉價格漲幅達17%。受此影響,國產凍品與進口產品的價差從年初的每公斤5元以上縮至不足2元,甚至出現局部倒掛現象。餐飲、食品加工企業為降低成本,採購國產凍品的比例提升約15%,直接支撐了國內凍品市場的需求基礎。

  三、未來供需雙弱格局的形成邏輯

  (一)供應端主動入庫意願持續低迷

  從成本角度分析,2025年25月生豬價格維持在14.5115.09元/公斤區間,遠高於企業設定的凍品入庫成本上限。儘管處於傳統備貨季,但屠宰企業在35月僅被動增加社會庫存約3個百分點。展望下半年,68月原料成本難降、四季度存儲周期過長等因素疊加,預計全年凍品庫容率難以突破20%警戒線。

  (二)需求端面臨鮮品替代與消費分流雙重壓力

  終端消費數據顯示,鮮品豬肉因失水率低(較凍品少3%)、價格更優等特性獲得下游青睞,餐飲企業在團餐採購中鮮品占比提升至68%。同時,前期轉移至社會渠道的凍品庫存約12萬噸,導致經銷商補貨趨于謹慎。供需兩端共同作用下,預計年內凍品交易量同比將下降10%15%。

  四、市場走勢與核心結論

  綜合當前數據與行業動態,未來8個月國內凍豬肉行情或維持弱勢震盪格局:供應端庫存低位支撐價格跌幅有限,但消費需求疲軟抑制上漲空間;鮮凍價差可能進一步收窄至每公斤0.3元以內,產業鏈利潤分配將向屠宰環節傾斜。建議企業關注79月消費旺季前的短期交易機會,同時警惕四季度進口產品季節性回流帶來的競爭壓力。

  (數據來源:行業監測系統及歷史價格庫)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豬肉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