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4月3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服務特定電源抽水蓄能電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通過科學配置新能源規模、優化運行機制等方式,推動抽水蓄能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協同開發。這一政策旨在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加速能源結構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徵求意見稿》,常規抽水蓄能電站將按其裝機容量的3倍配套光伏資源,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則按2.5倍配套光伏資源。該規定通過量化指標強化了抽水蓄能與光伏發電的聯動發展,確保清潔能源供給與調節能力的平衡。例如,一座100萬千瓦常規抽水蓄能電站需配套300萬千瓦光伏項目,既能發揮儲能調峰作用,又能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
政策創新性提出資源置換方案:若抽水蓄能站點周邊具備風電開發條件,在保持新能源總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可將部分光伏配額替換為風電。這一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差異,通過因地制宜的配置策略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例如某混合式電站原計劃配套250萬千瓦光伏,若附近有優質風場,經評估後可能調整為「180萬千瓦光伏+70萬千瓦風電」組合。
文件強調需結合新能源棄電率和外送通道利用率,科學核定抽水蓄能電站連續滿發小時數。此舉通過量化考核指標,倒逼運營方提升設備利用水平與電網調節能力,在降低棄風棄光的同時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例如在風光資源豐富但送出受限的區域,可能要求抽水蓄能在特定時段保持高負荷運行以消納富餘電量。
綜上所述,該政策通過配套規模量化、資源靈活配置和效率考核機制三重設計,構建了抽水蓄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的制度框架。既為光伏風電提供了穩定增長空間,又明確了儲能設施的支撐責任,標誌著四川省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邁出關鍵一步,對全國能源結構轉型具有重要示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