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第一季度,國際金價創下近四十年最大季度漲幅,然而這一上行趨勢在近日遭遇劇烈回調。清明假期期間,國內多個黃金珠寶品牌的金飾價格兩天內每克暴跌30元,市場交易氛圍轉淡,反映出投資者情緒與消費需求的雙重波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金飾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現貨黃金價格上漲約19%,達到自1986年9月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倫敦金曾在4月初觸及歷史峰值3166.67美元/盎司,紐約金和現貨黃金也同步刷新收盤記錄。然而,市場情緒迅速轉向,國際金價在隨後兩個交易日內大幅下挫,紐商所6月黃金期價周五收報每盎司3035.40美元,單日跌幅達2.76%,全周累計下跌2.53%。此次回調主要源於投資者對高價位的獲利了結操作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短期轉變。
清明假期期間,國內黃金消費市場表現冷清。以周大福、老廟黃金等品牌為例,足金飾品價格在4月3日曾觸及962元/克高位,但至4月5日已普遍回落至932元/克,兩天跌幅達3%。上海地區某金店銷售人員表示:"當前客群以婚慶剛需為主,假期的選購意願明顯低於往年同期。"銀行渠道的投資金條價格同樣出現波動,多款產品突破每克750元關口後陷入震盪。
上海黃金交易所於4月初發布通知強調,近期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貴金屬市場的劇烈波動,要求各會員機構加強風險管控。分析人士指出,短期金價走勢受多重矛盾驅動:一方面,美聯儲降息預期、全球央行持續購金行為以及地緣衝突引發的避險需求構成支撐;另一方面,高企的價格已導致部分投機資金選擇離場,黃金ETF持倉增速有所放緩。
從宏觀視角看,多國央行加速儲備黃金資產的趨勢未改。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達到18年來最高水平,這一趨勢在2024年延續。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若美聯儲年內開啟降息周期或美元指數持續走弱,金價有望重回上行通道。然而短期來看,技術面超買信號疊加假期交易清淡背景下,黃金多頭倉位的調整可能引發進一步回調風險。
總結:黃金市場的"雙軌制"特徵凸顯
當前黃金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兩面性:國際層面受央行購金和避險情緒驅動維持長期看漲邏輯,國內消費端則因價格敏感度進入觀望階段。儘管機構普遍對金價中長期走勢保持樂觀,但短期波動風險已引發監管層與投資者共同關注。隨著二季度經濟數據陸續發布及美聯儲政策路徑進一步明晰,黃金市場或將迎來關鍵方向選擇節點。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在把握資產配置機遇的同時,需警惕高波動性帶來的短期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