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資本市場中,血製品板塊表現活躍,多隻個股集體走強。其中博暉創新漲幅超12%,派林生物、衛光生物等企業股價封板,天壇生物、華蘭生物等頭部企業也顯著上漲。這一現象背後反映出血製品行業正面臨供需格局重塑與戰略發展機遇期,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成為關鍵驅動因素。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血製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血製品市場需求呈現剛性特徵,尤其在人血白蛋白領域,超過60%的市場依賴進口產品。美國作為全球主要血漿採集與生產國,2024年其血製品及相關抗血清出口額達546億美元,占該國總出口規模第五位。隨著對美進口血製品加征34%關稅政策落地,進口白蛋白價格中樞或將顯著上移,削弱其原有成本優勢。國產企業憑藉穩定的供應鏈與政策支持,有望加速搶占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國內頭部企業在生產工藝、漿站資源儲備等方面已具備競爭力,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將強化國產替代趨勢。
血製品生產涉及生物安全戰略領域,其核心資源為血漿供應。我國對采漿量實施嚴格管控,導致行業准入門檻極高,目前僅天壇生物、華蘭生物等少數企業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資源型產業特徵使血製品供給端長期受限,而需求端因臨床剛需屬性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政策壁壘進一步鞏固了現有企業的市場地位,形成以頭部企業為核心的寡頭壟斷格局。隨著股東方持續注入優質資產,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推動中國血製品企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國際貿易摩擦背景下,血製品行業的戰略價值凸顯其"內循環"屬性。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程度較高,海外供應擾動對行業整體影響有限。分析指出,在關稅政策催化下,國產白蛋白市占率提升不僅是短期事件驅動,更是行業長期競爭力的驗證過程。未來隨著企業研發能力增強、漿站擴容推進以及新興血製品開發加速,中國有望培育出具備全球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群。
綜上所述,當前血製品行業的結構性機遇源於多重因素共振:關稅調整帶來的進口替代窗口期、資源型產業特性支撐的競爭格局優化、以及生物安全戰略驅動下的長期發展紅利。在政策護航與市場需求剛性增長的雙重推動下,國產血製品企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行業集中度提升和全球競爭力增強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