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4月9日,滿載54噸玉米的45214次貨物列車順利抵達廣西欽州港。此次由吉林長春發往華南地區的運輸任務,標誌著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瀋陽局)成功落地首單鐵海聯運"一單制"物流服務。這一創新模式通過優化多式聯運轉運流程,為東北地區農產品出口開闢了高效便捷的跨境通道,在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鐵瀋陽局此次完成的54噸玉米運輸任務具有里程碑意義。通過整合鐵路與海運資源,貨物在長春裝箱後直接運抵欽州港碼頭裝船出海,全程無需中轉分撥。這種"門到門"物流模式實現了運輸環節的無縫銜接,相較傳統多段委託、多次裝卸的傳統方式,顯著提升了運輸時效並減少了貨損風險。作為試點項目,首單試運行數據為後續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實操基礎。
鐵海聯運"一單制"模式的核心在於其集成化服務設計:企業僅需簽訂一份合同、使用一張具備物權憑證功能的多式聯運單據,即可完成從鐵路運輸到海上航運的全程委託。這種"一次委託、一箱到底"的服務特性,有效解決了傳統跨境物流中單證繁瑣、流程冗長的問題。數據顯示,新模式可使綜合物流成本降低約15%,貨物在途時間縮短20%以上。
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國鐵瀋陽局長春鐵路物流中心牽頭組建了跨區域服務聯盟。通過協調中鐵多式聯運公司與海運物流企業,建立了涵蓋運輸規劃、箱源調配、關務辦理等環節的全流程服務體系。在吉林金來米業玉米出口案例中,三方團隊僅用3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從需求對接到合同簽訂的所有準備工作,展現了"一單制"模式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
國鐵瀋陽局自今年以來持續深化物流服務改革,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開發定製化產品。此次玉米出口項目的成功驗證了東北地區農產品經廣西出海的可行性路徑。未來隨著運行體系成熟,該模式將逐步擴展至糧食加工、工業製造等多個領域。據測算,全面推廣後每年可為區域企業節省綜合物流成本超億元,進一步激活東北亞陸海新通道潛力。
此次鐵海聯運"一單制"項目的落地,不僅實現了多式聯運服務的標準化升級,更構建起連接東北腹地與華南港口的高效物流網絡。通過整合鐵路幹線運輸優勢與海運國際通道資源,該模式正在重塑跨境物流格局,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創新樣本。隨著後續規模化應用,這一"一單到底"的服務體系有望成為我國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項目的最佳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