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4月10日,一場聚焦「具身智能生態賦能」的產業對話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拉開帷幕。來自科技企業、上市公司及投資領域的近百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下的產業發展新路徑。會議釋放出明確信號——具身智能正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並成為重塑未來產業格局的關鍵力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深圳市委金融辦聯合市工信局、科創局主辦的本次座談會,為技術端、產業端及投資界搭建了深度對話平台。數據顯示,參與企業涵蓋硬體研發、場景落地和資本支持全鏈條,體現出市場對具身智能生態體系構建的高度共識。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政策引導與社會資本的協同發力,將加速機器人從單一功能設備向具備感知、決策能力的「智能體」演進。
多家科技企業通過案例分享揭示行業趨勢:運動控制算法疊代顯著提升了人形機器人的動態平衡性能;視覺識別系統在工業檢測領域的落地,已實現缺陷判定準確率超98%。某知名機器人企業在發言中強調:「具身智能的產業化本質是技術與場景的雙向適配。」當前,倉儲物流、醫療康復、家庭服務等垂直領域正成為技術落地的核心戰場。
資本市場的積極參與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頭部投資機構代表指出,2023年具身智能賽道融資規模同比激增170%,重點關注運動執行器、AI晶片等核心部件的研發突破。深交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已有15家相關企業在上市輔導階段,金融工具創新將助力形成「技術孵化場景驗證資本放大」的良性循環。
高校與企業的聯合研發模式成為焦點議題之一。某重點大學代表表示,已建立3個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攻關多模態交互等關鍵技術瓶頸。這種「理論研究+工程轉化」雙軌並行的路徑,有望縮短技術從論文到產品的周期,為產業爆發積蓄勢能。
結語:生態融合催生新機遇
本次會議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脈絡:具身智能正通過政策支持、資本投入和技術突破三重驅動,加速向規模化應用邁進。隨著產學研用各環節的深度協同,機器人將從工具進化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產業合伙人」,在智能製造、醫療健康等領域創造萬億級市場空間。這場產業變革不僅重塑技術邊界,更將重構人與機器協作的新範式。(數據來源:會議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