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A股及港股半導體板塊近日迎來顯著上漲。上海貝嶺、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領漲,盛景微、沃頓科技等十餘只個股封漲停板,港股華虹半導體單日漲幅超14%。這一波行情源於兩大關鍵政策信號:供應鏈自主化倡議與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規則調整,共同推動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A股半導體板塊在臨近午盤時直線拉升,上海貝嶺封住漲停板,中芯國際、寒武紀等權重股同步跟漲。港股方面,華虹半導體漲幅超14%,宏光半導體、中芯國際等均錄得顯著漲幅。此次行情的核心驅動來自兩則政策消息:
首先,行業倡議書呼籲強化供應鏈自主化建設,提出優先採購國產設備與材料;其次,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明確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標準,將流片工廠所在地作為關鍵判定依據。兩項政策疊加,直接提振市場對國產替代加速的預期。
根據新規,集成電路無論封裝與否,其原產地均以晶圓製造工廠所在國為準。這一規則調整意味著本土半導體企業在申報時可憑藉國內流片環節獲得「中國製造」的認證,有效規避國際關稅壁壘。政策文件特別強調需提前準備PO證明材料,進一步強化了對國內供應鏈的扶持力度。
美國近期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25%關稅,加劇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性需求。行業數據顯示,我國在先進位程設備、高端GPU晶片等領域仍面臨「卡脖子」挑戰,但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將新型舉國體制應用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策引導下,國產化替代正從局部突破轉向系統性推進,2025年目標或推動全產業鏈自主率提升至新高度。
分析此次行情可見,本土企業在設計、代工、封裝等環節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政策通過簡化資質審核流程、建立護航清單等方式,加速國產供應商進入核心供應鏈。例如「首購首用」激勵機制將推動技術轉化效率提升,而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則為突破先進位造瓶頸提供新路徑。
結語
半導體行業正站在政策紅利與市場剛需的交匯點上。從原產地規則重塑貿易邏輯,到供應鏈自主化倡議強化內生動能,國產替代已進入加速落地階段。儘管在先進位程等細分領域仍需攻堅,但通過舉國體制優勢與市場需求牽引,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有望在2025年實現關鍵環節的突破性進展。這一進程不僅關乎產業安全,更將重塑全球半導體貿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