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國家深化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廣州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正以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核心載體,加速構建輻射全球的多式聯運網絡。近期召開的2025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會進一步聚焦該樞紐的戰略價值,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10日至11日,全國性物流行業峰會在廣州舉行,來自151個國家物流樞紐運營主體及100個示範園區的負責人齊聚於此,重點調研了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這一樞紐位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地帶,依託30公里半徑內覆蓋的四大國家級開發區與科技園區,成為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物流支點。
憑藉獨特的地理優勢,東部樞紐緊密銜接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通過「公鐵海空」多式聯運體系的高效整合,其運輸網絡已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半日達」,並延伸至全球16個國家33座城市。2024年開行國際班列466列次的成績,彰顯了其作為廣東最大國際班列平台的地位。
為加速樞紐建設,廣州市政府創新採用劃撥供地與政策性金融工具組合策略。截至當前,已累計獲得國家政策性金融支持44.7億元及補鏈強鏈獎補資金4.2億元,兩項合計超48.9億元的資金注入,為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等核心項目的落地提供了堅實保障。
增城西站作為樞紐內嵌的鐵路節點,通過廣石鐵路無縫銜接京九、京廣兩大幹線,形成貫通南北、輻射歐亞的物流大通道。依託空鐵、海陸協同優勢,樞紐不僅實現大灣區核心產業的高效流通,更通過中歐班列將「中國製造」快速送達俄羅斯、東南亞及歐洲市場,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節點。
當前在建的重點工程包括片區三冷鏈一區4棟高層冷庫和電商轉運中心,預計今年10月底前冷鏈設施將全面封頂並啟動裝修,60萬平方米的干倉項目則計劃於年底投用。同時,集疏運道路網年內竣工與B型保稅區籌建同步推進,將進一步提升樞紐對生鮮冷鏈、跨境電商等高時效需求產業的服務能力。
總結: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物流網絡的關鍵樞紐,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通過政策、資金與基建的協同發力,正加速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其在國際班列運營、冷鏈物流布局及多式聯運創新等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不僅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強大支撐,更將助力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占據戰略主動地位。未來,隨著更多配套設施落地,該樞紐有望成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