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 資訊詳情
新能源政策轉向下的儲能產業:市場化驅動與價值重構
 儲能 2025-04-12 08:50:4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開年以來,隨著國家發改委、能源局136號文的正式實施,中國儲能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取消強制配儲、推行全電量市場化交易等新政的落地,既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加速了行業格局的重塑。這場政策驅動的轉型不僅關乎技術路線選擇,更涉及商業模式重構與市場生態優化。

  一、政策轉向引發行業震盪:搶裝潮下的隱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136號文發布後兩個月內,儲能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新能源項目全電量入市疊加政策窗口期效應,催生了短期的"搶裝潮"。電池廠商產線滿負荷運轉,集成商訂單量激增,但行業競爭已陷入低價廝殺的困局。某頭部企業負責人透露,部分投標項目的報價較去年底下降超30%,這種以犧牲利潤換市場的行為正在透支產業長期發展動能。

  二、強制配儲退出加速行業洗牌:市場"真空期"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強制配儲政策退場,低質產能出清成為必然趨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央國企儲能項目招標量同比下降40%,已簽約項目面臨重新評估風險。然而在混沌中也孕育著新生機:部分企業開始探索用戶側、電網側等多元化應用場景,某區域型儲能服務商通過參與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成功將IRR提升至8%以上。這些實踐表明,在政策過渡期尋找精準價值錨點的企業更易穿越周期。

  三、市場化重構產業生態:從價格競爭到價值升級

  當強制配儲的"政策襁褓"撤去後,行業競爭開始向技術深度和系統集成能力遷移。頭部企業集體轉向軟實力角逐:寧德時代推出智慧儲能管理平台,陽光電源發布電池管理系統白皮書,均聚焦安全性與循環壽命提升。二線廠商則通過規格創新尋找突破點,392Ah電芯的出現既規避了大容量技術風險,又較主流314Ah產品實現成本下降15%。這種差異化的戰略選擇,標誌著行業正從粗放擴張轉向精準化發展。

  四、資本理性回歸與技術創新競逐

  曾經追逐風口的資本市場開始展現審慎態度。在電芯環節,儘管600+Ah超大容量產品尚處驗證階段,但企業已通過中間規格創新實現技術疊代。這種務實策略反映出產業界對技術成熟度的認知更加清醒。與此同時,儲能系統集成、BMS算法優化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持續加碼,2025年行業研發強度預計突破6%,為價值重塑積蓄動能。

  總結而言,136號文引發的政策變革正在重構中國儲能行業的底層邏輯。短期陣痛加速了市場出清,中期調整催生商業模式創新,長期發展則依賴技術積累與生態構建。當價格競爭讓位於價值創造,那些能精準把握市場化需求、持續提升系統效能的企業,將最終在新格局中占據戰略高地。這場轉型不僅關乎企業生存,更決定著中國儲能產業能否在全球能源變革中實現領跑。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儲能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