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儲能項目商業計劃書是遵循國際慣例通用的標準文本格式撰寫而成,全面介紹了公司和項目運作情況,闡述了產品市場及競爭、風險等未來發展前景和融資要求。
儲能項目摘要部分濃縮了商業計劃書的精華,涵蓋了計劃的要點,對於商業目的的解讀一目了然,便於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評審計劃並作出判斷。
儲能項目產品(服務)介紹這部分內容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全面分析了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客戶節省開支,增加收入。
儲能項目人員及組織結構部分詳細說明了核心管理團隊的組成及背景情況。並對主要管理人員著重進行闡述,介紹他們所具備的管理能力,在企業中的職務及責任,他們過往的詳細經歷及背景。同時,對於公司各部門的功能與職責,各部門負責人及成員,公司的薪酬體系,股東名單、持股比例等也做了說明。
儲能項目市場預測對於產品(服務)是否存在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可以給企業帶來所期望的利益,市場規模有多大,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企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格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儲能項目營銷策略結合了消費者的特點、產品的特徵、企業自身的狀況以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策略實施的可行性行,並對營銷渠道的選擇、營銷隊伍的管理、促銷計劃、廣告策略及價格制定進行充分的制定。
儲能項目財務計劃和企業的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計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建立在對產品(服務)的成本、產出規模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依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對於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進行了詳細測算。
華泰證券研報稱,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政策文件針對碳減排目標和新型能源體系再次給出定調指引,並提出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等。華泰證券認為在政策指引下,儲能、風電、電網板塊公司有望持續受益。推薦儲能龍頭;風電龍頭,頭部風機廠和海風海外條線;電網龍頭。
中信證券研報稱,9月銅礦供給擾動加劇將銅價推升至歷史高位,10月剛果金鈷出口配額大減帶動鈷價持續上行,25Q4供給端擾動將繼續作為影響商品價格的主線邏輯,我們預計銅鈷等產品價格將望保持漲勢。儲能電池出貨量大超預期帶動鋰下游需求景氣度提升,行業由供應過剩轉為階段性短缺,價格有望在25Q4繼續上漲。在三季度受益於反內卷政策預期而出現大幅上漲的矽產品也有望在四季度小幅漲價。
中信建投研報稱,今年1-9月份國內儲能項目新增招標255.8GWh,同比增長97.7%。考慮到Q4往往為招標旺季,即使保守來看今年Q4招標量同比持平無增長,則全年招標至少可達到361.6GWh。預計明年鋰電池總需求有望超過2700GWh,同比增速超過30%,其中儲能電池需求超過900GWh,鋰電多個環節可能出現緊缺。
中信建投研報稱,上調明年國內儲能裝機增速至翻倍,鋰電新周期序幕拉開。投資方向上,儲能電池、系統集成、PCS等關鍵零部件均存在投資機會。其中電池環節目前較為緊缺,具備一定的漲價潛力,是目前較為優選的環節,而集成環節則作為儲能系統整體價值鏈的提供方,頭部企業訂單高漲,具備較大的業績彈性。
中信建投研報上調明年國內儲能新增裝機至翻倍:1.招標景氣上行;2.社會資本投資積極;3.經濟性提升,多省成為投資富礦。因此,在旺盛的需求下,明年鋰電池總需求有望超過2700GWh,同比增速30%以上,多個環節均可能出現短缺。
東吳證券發布研報稱,獨立儲能接力新能源配儲,容量電價政策陸續配套出台,國內儲能有望實現強勁增長。25年1-9月國內儲能招標102GWh,同比增長30%,招標景氣度旺盛。9月伴隨電芯供需緊缺,儲能設備順價傳導,中標價已築底反彈。
三大指數早盤集體下跌,截至午盤,上證指數跌1%,深成指跌1.99%,創業板指跌2.37%,北證50跌1.81%。滬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額11890億元,較上日縮量340億元。全市場超4100隻個股下跌。板塊題材方面,燃氣、貴金屬、港口航運、煤炭開採加工、鋼鐵、機場航運、銀行板塊漲幅居前;電網儲能、CPO、可控核聚變、培育鑽石、半導體、光刻機概念股跌幅居前。盤面上,電網設備、光伏、儲能板塊大面積下挫,良信股份、華明裝備、科陸電子等股盤中跌停。CPO概念股多股走低,仕佳光子大跌超15%,中富電路、生益科技、永鼎股份跟跌。此外、培育鑽石、半導體、電機等板塊多數下跌。另一方面,燃氣、油氣資源股逆市走強,長春燃氣、國新能源雙雙漲停,通源石油、中曼石油、准油股份跟漲。銀行板塊延續近日漲勢,農業銀行股價創出歷史新高,走出11連陽。港口航運板塊同樣延續強勢,海通發展2連板,廈門港務漲停。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繼續重點推薦儲能板塊,看好鋰電行業基本面和當前時刻催化多。國內儲能經濟性迎來拐點+海外光儲平價全面共振態勢不變。國內核心驅動在於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動峰谷電價差拉大,加上容量電價政策出台,推動儲能IRR提升。1-9月國內招標同比增長88%。海外義大利MACSE機制啟動,美國數據中心電力缺口大,光+儲仍是不可替代的快速上量能源形式,海外產能預計能規避部分關稅。鋰電行業當前時刻催化多,排產旺季材料和儲能電池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提升 ,26年需求越發明朗,鋰電Q3基本同環比明顯增長;繼續看好材料尤其是6F、鐵鋰和電池環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