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落實國家發展戰略部署,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3月9日正式發布《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通過十大核心舉措構建全鏈條支持體系。該政策聚焦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協同創新和應用場景拓展三大方向,計劃到2027年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規模,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科技策源地與應用示範標杆。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廣東省將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設立"新一代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等專項攻關任務。對入選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重點項目,省級財政按"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最高超1億元配套支持。同時推進位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國家級中心可獲5000萬元、省級中心1000萬元資金扶持,加速產學研協同創新進程。
政策提出建立以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培育梯隊。對獲評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可獲200萬元省級激勵。通過省市聯動機制,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在教育醫療、交通金融等民生領域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在工業農業、城市管理等領域推進"機器人+"計劃。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壓實各行業應用責任,鼓勵各地市開放應用場景並招引標杆案例落地。通過每年評選不超過10個智能製造轉型標杆項目,單個項目最高可獲800萬元獎勵。
依託重點產業集群開展人工智慧賦能試點,支持研發工業領域大模型和解決方案。發揮行業協會橋樑作用促進產業鏈整合,鼓勵高校院所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綠色通道"機制加快重點項目審批,對固定資產投資超5000萬元的先進位造業項目給予用地用能保障。
構建高質量數據資源體系,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每年擇優資助不超過5個開源社區和生態中心,按運營費用30%最高800萬元補貼。強化標準體系建設,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標準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萬、30萬元獎勵,並設立專項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硬科技領域。
實施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支持高校建設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學科集群。在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中專設產業基金,創新容錯機制強化長期投資。聯合金融機構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加大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支持力度,構建"引育用留"一體化人才生態。
政策通過系統性布局形成"技術攻堅企業培育場景應用產業集聚生態優化"的閉環體系。從資金支持到制度創新多維度發力,預計帶動超千億級社會投資,推動廣東在2027年前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經濟示範區。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將加速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助力廣東省搶占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