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山東省西南部,一座千年古郡正以智能科技重塑發展新貌。作為全國"千億縣"中的一員,鄒城市通過培育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24年實現GDP同比增長6.2%的亮眼成績。其中,本土重點企業珞石科技憑藉創新技術與產業協同效應,不僅讓機器人揮毫書寫文化傳承,更推動區域經濟在智能製造賽道上加速奔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鄒城市2024年GDP突破1104億元的背後,藏著一場靜默的技術革命。珞石科技展廳內,一台工業協作機器人正提筆書寫"浩然正氣"——這看似藝術創作的場景,實則是企業技術實力的具象化展示。通過模仿人類手臂運筆力度與軌跡,該設備能在春節為員工批量製作手寫春聯。這種將傳統文化與智能製造深度融合的能力,正是鄒城產業升級的縮影。
數據顯示,山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3.6萬家,而鄒城市憑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占據重要地位。珞石科技作為領軍企業,在2024年實現8000台銷量並出口至全球25%市場區域,其產品正從汽車電子等傳統領域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
區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的精準定位控制,珞石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混合控制"技術。通過實時模擬人手的力度與位置協同,其協作機器人在安全性、柔順性上達到新高度。這種創新使其在精密裝配、醫療康復等場景中展現出獨特優勢。
企業負責人強調:"我們不追求單純模仿人體外形,而是根據實際需求構建最優解決方案。"當前生產線上的工業協作機器人已能滿足90%的製造業需求,而針對複雜移動場景開發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將於5月正式發布。這種技術路線既保持了成本可控性,又為未來拓展留出空間。
鄒城市政府對智能製造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形成了"政策引導+基金支持+園區承載"的立體支撐體系。通過投資1億元新動能產業基金和建設3萬平方米智能產業園,成功吸引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珞石科技的落地不僅帶來直接產值貢獻,更帶動周邊配套企業發展,使區域機器人產業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
這種政企協同模式正在創造乘數效應:2024年鄒城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超80%,相關從業人員數量較三年前翻兩番。面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企業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有效分散風險,目前出口已覆蓋亞歐美等主要經濟區域。
從文化傳承的書寫者到工業製造的賦能者,鄒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軌跡揭示了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通過聚焦細分領域技術突破、構建產業鏈生態圈、強化政企協同創新,這座千年古城正在智能製造賽道上書寫新的發展傳奇。當傳統優勢與前沿科技碰撞交融,千億級縣域經濟體量背後躍動的,正是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