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國際貿易形勢複雜多變,中國各地正通過政策創新和資源整合,全力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從加碼新興市場開拓到深化內外貿一體化,從強化供應鏈韌性到加速跨境電商布局,一系列舉措不僅聚焦海外市場多元化拓展,更注重激活國內市場潛能,為外貿企業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全國第五大外貿城市,東莞提出到2027年將「一帶一路」市場出口占比提升至30%以上。具體舉措包括:每年組織企業參加超200場境外展會(其中新興市場展會不少於100場),推動虎門港綜保區等保稅物流中心2025年進出口突破1250億元,並通過跨境電商直播帶貨、海外倉建設等手段優化供應鏈布局。陽江市則將重點展會目錄擴大至126個,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及中東地區,參展企業可享受最高50%的展位費、特裝費補貼。
面對外需波動壓力,多地加速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東莞聯合行業協會發起倡議,鼓勵零售、電商及供應鏈企業協同助力外貿產品開拓國內市場;廣州市場商會通過覆蓋30個行業、連接超千億元交易額的渠道網絡,幫助商戶探索「一帶一路」展會與海外直播帶貨等新模式。福建省計劃到2027年培育1000家內外貿一體化領跑企業和20個融合交易平台,並為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等提供外貿輔導服務。
東莞新政聚焦產業鏈穩定,提出梳理重點中間品貿易企業名單、支持關鍵技術改造和科研平台建設,以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上海則通過建立「走出去」協調機制和服務機構名錄,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跨境投資專業支撐,並推薦200個海外優質展會資源。兩地均強調加強頭部企業對接與產業鏈服務優化,確保供應鏈安全高效。
陽江市將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最高補貼提升至300萬元,選品中心項目可獲50萬元支持,並加碼公共海外倉補助至50萬元。浙江啟動「品牌出海」專項服務季,推動工貿企業從產品出口轉向品牌全球化運營。深圳推出「深企e貿」智能匹配系統與政策宣講活動,東莞則通過跨境金融服務、信用保險保障等舉措降低企業匯率風險。多地還強化通關便利化與法律服務體系,助力外貿企業應對貿易摩擦。
總結
在複雜外部環境下,中國各地正以跨境電商為突破口,通過市場多元化開拓、供應鏈優化升級及內外貿協同聯動,構建起更具韌性的外貿發展生態。政策支持從資金補貼、渠道拓展延伸至專業服務和金融保障,既助力企業穩住傳統市場份額,又加速布局新興市場藍海。隨著相關措施的深化落地,中國外貿有望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釋放更大潛力,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穩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