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際原油市場近期迎來關鍵調整。受貿易政策變動及產油國戰略博弈影響,歐佩克在最新報告中對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進行了年內首次下調,並同步調低經濟增長預期。這一系列變化折射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與能源供需格局的深度重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石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歐佩克在4月發布的月報中宣布,將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從此前的143萬桶/日下調至130萬桶/日,降幅達15萬桶。同時,明年(2024)的需求增長預測也由143萬桶/日調降至128萬桶/日。這一調整主要歸因於某國政府近期實施的貿易限制政策,其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波動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對能源消費形成壓制。
報告指出,儘管當前石油需求仍處於行業較高水平且預計持續增長,但貿易壁壘加劇了市場波動風險。歐佩克強調,若關稅措施進一步升級,可能對2024年及更長期的需求產生連鎖影響。
伴隨需求預測調整,歐佩克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從3.1%和3.2%降至3.0%和3.1%。這一修正反映了貿易摩擦對工業生產及消費市場的衝擊。報告特別提到,製造業活動放緩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正拖累新興經濟體表現,而發達經濟體的高利率環境也抑制了能源密集型產業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歐佩克在上月仍維持樂觀預期,認為全球經濟將通過結構性調整消化貿易摩擦影響。但本月更新顯示,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已從潛在風險演變為實際約束條件。
儘管需求前景承壓,歐佩克+聯盟內部對產量策略存在分歧。數據顯示,3月份該組織原油日均產量下降3.7萬桶至4102萬桶,主因是奈及利亞和伊拉克主動減產。然而,部分成員國如哈薩克斯坦卻持續超額生產——其當月增產3.7萬桶/日,再度違反配額限制。
歐佩克計劃在4月至5月逐步恢復此前削減的220萬桶/日產能,並維持至2026年底的總減產規模約366萬桶/日。沙特主導的「以增產促合規」策略試圖通過擴大供應施壓不達標國,但這一行動與成員國普遍面臨的財政平衡需求形成矛盾。
當前全球石油市場面臨多重壓力:一方面,貿易壁壘加劇了經濟衰退風險,抑制長期需求;另一方面,產油國增減產策略的搖擺導致短期價格波動。儘管歐佩克預計消費量將延續上升趨勢,但國際機構對「能源轉型」加速下需求峰值的擔憂仍懸而未決。
總結
歐佩克月報揭示了全球能源與經濟系統的深層聯動:關稅政策擾動、產油國利益博弈以及清潔能源轉型共同塑造著石油市場的未來圖景。短期來看,供需兩端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油價穩定性;長期而言,在綠色能源加速滲透背景下,傳統化石燃料需求增長路徑或面臨結構性調整。這一系列變化不僅關乎能源供應安全,更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再平衡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