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能源革命與智能製造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我國精密雷射焊接設備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作為行業頭部企業,聯贏雷射最新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24年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0.33%至31.5億元,歸母淨利潤降幅達42.18%,這一業績波動既折射出產業競爭加劇的現實困境,也暴露出高端裝備領域技術疊代與市場需求錯配的新矛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雷射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聯贏雷射近三年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14億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35.1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7%,但2024年遭遇近十年首次負增長。這背後是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與光伏領域技術路線調整的雙重衝擊:隨著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擴產潮退去,雷射焊接設備採購需求顯著收縮;同時HJT電池等新型工藝對傳統焊接方案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業加速技術研發投入。
公司2024年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47.75%至1.3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降至0.49元。財務數據顯示其成本管控壓力持續攀升:儘管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的56.78%有所優化,但原材料價格波動、海外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毛利率承壓。作為擁有德國子公司及多家區域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企業,供應鏈管理複雜度的提升正考驗著公司運營效率。
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持續擴張的大背景下,聯贏雷射的主營業務面臨關鍵轉折點。其核心產品精密雷射焊接設備正在經歷從標準化產線向定製化解決方案轉型,這對技術研發投入強度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公司員工規模突破4350人,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營收的8.7%,重點布局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智能視覺檢測系統等前沿領域,試圖通過技術疊代重塑競爭壁壘。
當前全球雷射加工設備市場規模超百億美元,但頭部企業正面臨來自新興技術替代與成本管控的雙重挑戰。聯贏雷射依託覆蓋動力電池、消費電子、五金家電三大領域的多元化客戶結構,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光伏逆變器、航空航天等新賽道。其參股的9家子公司中,德國公司成為開拓歐洲市場的橋頭堡,但國際訂單占比不足20%,全球化布局仍需深化。
從財務數據透視產業脈絡可見,聯贏雷射正處於行業周期調整與技術升級的關鍵窗口期。營收結構的優化、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全球化戰略的有效落地,將成為決定這家深耕雷射焊接領域19年的企業能否實現二次增長的核心變量。在智能製造深度重構的當下,如何平衡研發投入與短期盈利、把握新能源產業變革機遇,考驗著每個精密製造企業的戰略定力與發展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