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理念不斷革新的時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其中數學能力的培養占據關鍵地位。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幼兒思維能力發展意義重大。而在2025年,益智遊戲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據相關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間,益智遊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其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寓教於樂的特性,正逐漸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為幼兒數學能力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尤其是在農村幼兒教育中,益智遊戲的合理運用有望改善當前數學教育的現狀。
農村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農村兒童的成長。當前,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發展水平較低,總體均值為 2.349,處於中等偏下水平。通過對 148 名農村小班幼兒的研究發現,數學能力七個因子間存在顯著差異,空間詞彙能力相對較強,而識數能力均值最低、發展最差。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育資源來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優質幼兒園資源匱乏,且存在小學化傾向。雖然幼兒園數量有所增加,但供給總量仍不足,影響教育質量。在教育內容方面,部分農村幼兒園教育內容複雜,超出小班幼兒思維發展水平,幼兒難以理解抽象數學知識。師資隊伍上,民辦幼兒教師入職門檻低、專業素養不足,公辦幼兒教師雖結構趨於合理,但專業資質薄弱,教師流動性大,影響教學質量。家長層面,部分家長學歷低,觀念傳統,認為幼兒園只是照看孩子的地方,缺乏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了解,很少參與家園共育,家庭中也缺少數學遊戲活動。
研究表明,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在不同維度存在差異。不同性別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無顯著差異,可能因小班階段受家庭和社會影響小,且生活環境對數字比較能力有潛移默化影響。非獨生子女數學能力總分顯著高於獨生子女,在空間詞彙、心理轉換等方面表現突出。這可能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關注程度不同,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更受關注,但非獨生子女在家庭互動中也有獨特發展優勢。
非留守兒童數學能力總分顯著高於留守兒童,在空間詞彙、簡單加法、心理轉換等方面表現更好。這是因為非留守兒童有更多親子活動和家庭娛樂時間,而留守兒童因父母陪伴缺失,監護人互動少,影響其能力發展。父母共同監護兒童數學能力總分顯著高於母親單方和祖父母監護兒童,在空間詞彙、心理轉換等方面優勢明顯。這與家庭教養觀念和方式有關,祖父母教育方式相對單一,母親單方監護因勞作陪伴時間不足。
進一步分析發現,獨生與否、留守與否和不同監護類型與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發展顯著相關,其中是否留守是重要預測因素。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陪伴,學習積極性減弱,性格孤僻,影響數學知識掌握。同時,祖父母知識局限,無法提供良好學習條件,影響留守兒童學習質量。
為提升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引入益智遊戲開展行動研究。《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益智遊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選取 38 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驗。首先,精心選擇民間益智遊戲,結合幼兒數學能力發展水平和學習路徑,從多種民間遊戲分類清單中篩選並修改了 27 個遊戲,涵蓋塊類、板類、球類、線繩類、棋牌類,旨在促進幼兒數、量、形、空間、集合等數學能力發展。
在行動研究過程中,共進行三輪。第一輪根據幼兒數學能力測試結果設計遊戲,如通過板類、球類等遊戲讓幼兒認識數字 1、比較物體大小、感知圓形特徵等。第二輪基於第一輪問題和幼兒學習現狀設計不同難度遊戲,如讓幼兒點數 4、5 以內數字、按形狀分類物體等。第三輪在前兩輪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遊戲設計。整個行動過程每周二和周五下午進行集體遊戲活動,持續 12 周,共 24 次。
研究結果顯示,行動研究後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顯著提升。前測數學能力總分 2.413,後測提升至 3.238。在空間詞彙、按數取物、識數、數字比較、心理轉換等方面均有顯著進步。這表明民間益智遊戲對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益智遊戲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提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益智遊戲活動有助於幼兒積累數學基礎經驗。例如在 「雪糕棍」 遊戲中,幼兒通過分辨顏色、分類,鍛鍊分類能力,加強數數練習,進行簡單數字比較,開始辨認數字。
其次,益智遊戲能創設豐富遊戲情境,激發幼兒遊戲潛能。利用相同材料設計不同遊戲活動,鞏固幼兒數學能力,促進空間詞彙能力發展。如在 「雪糕棍」 遊戲中,幼兒基於對圓形、正方形等圖形的認知,按圖片指示拼搭不同形狀。
再者,益智遊戲種類廣泛,無明確分類體系和標準,可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調整。其遊戲材料符合幼兒感知運動思維特點,具體化、生活化、可操作、可探究,符合小班幼兒數學遊戲區域材料投放要求,能促進幼兒識數、數字比較能力發展。
最後,益智遊戲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滿足其好動、好模仿、好奇好問的性格特徵。幼兒在操作遊戲材料過程中,增添物質材料經驗,拓展認知結構經驗,在實際操作中積累數學經驗。
基於以上研究,為提升農村幼兒數學教育質量,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重視農村數學教育,關注幼兒識數能力發展。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應轉變數學學習觀念,創設良好學習環境和有趣數學遊戲活動。針對不同家庭類型,採取相應措施,如關注非獨生子女家庭活動,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母親單方監護家庭採用 「結幫帶娃」 形式,祖父母監護家庭藉助電視媒介開展遊戲。同時,利用農村獨特資源,通過遊戲激發幼兒識數興趣,改變 「數學就是認識數字」 的觀念。
二是關注留守兒童,拓展多種留守家庭互動遊戲。社會、幼兒園和家庭應關注留守兒童心理需要,調整與幼兒溝通、交流和遊戲時間。開展多種形式遊戲,如場景遊戲,通過角色扮演回憶親子場景,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重視鄉土材料,讓留守兒童在操作材料過程中與監護人互動,滿足心理需求。
三是幼兒教師應運用民間益智遊戲開展數學教學,開發遊戲資源。農村幼兒園應借鑑數學教育發展示範區經驗,結合自身優勢,藉助各方力量收集整理民間益智遊戲。開發資源時遵循科學性、娛樂性和時代性原則,開展遊戲體現指導性、針對性和隨機性。教師應認識到遊戲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提升專業知識,基於幼兒學習路徑創設本地民間遊戲,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此外,開發遊戲資源後開展親子遊戲活動,促進家園合作,為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在2025年益智遊戲行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幼兒數學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通過對農村小班幼兒數學能力現狀的深入研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且不均衡,受到家庭結構、留守情況以及監護類型等多種因素的顯著影響。而民間益智遊戲在提升幼兒數學能力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其通過多種途徑,如積累基礎經驗、創設遊戲情境、適應幼兒思維特點等,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利用益智遊戲推動農村幼兒數學教育的進步,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建議,包括重視數學教育、關注留守兒童以及教師積極開發遊戲資源等。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為農村幼兒數學教育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讓益智遊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農村幼兒在數學學習以及整體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