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關鍵期,動力電池回收與儲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正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中國政策端持續加碼,2025年《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正式實施,推動千億級市場快速成型。在此背景下,晉景新能近期與晶科儲能達成深度合作,通過整合全球資源網絡和技術優勢,在低碳經濟賽道構建起"生產回收再利用"的產業閉環,為行業樹立了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新標杆。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此次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兩大領域優勢互補。作為全球最大級儲能系統製造商之一,晶科儲能2024年新增儲能備案量達1.6GWh,並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單箱容量6.25MWh的藍鯨SunTera G3系統。晉景新能憑藉覆蓋28國的回收網絡及逆向物流體系,可直接對接退役電池資源,預計僅2024年上半年晶科新增儲能項目即可帶來超3.65億元的處置價值。
國際能源署預測顯示,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將在2029年突破793GWh。隨著風光配儲需求激增,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同步擴大,晉景新能通過此次合作率先卡位這一增長曲線。雙方在全球關鍵市場的渠道疊加,形成從電池生產到梯次利用的完整鏈條,預計未來三年可推動企業營收結構實現多元化轉型。
本次戰略合作的本質是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統。晉景新能通過與晶科儲能的技術協同,在歐洲、中東等海外市場形成"本地化服務+合規保障"的獨特優勢,有效突破海外認證壁壘和運營障礙。這種模式創新將中國企業的儲能設備與回收網絡進行捆綁輸出,使國際客戶獲得從設備採購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晉景新能的逆向物流體系已覆蓋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場,其與晶科儲能的技術協同可降低30%以上的跨境物流成本。這種資源循環商業模式不僅提升ESG評級競爭力,更有效規避歐盟《新電池法》等法規限制,為中國企業建立全球化競爭優勢提供了範本。
此次合作標誌著中國新能源產業正從單一產品出口向系統解決方案升級。晉景新能此前與頭部企業的深度綁定已驗證其商業模式可行性,而本次儲能賽道的突破則進一步拓展了業務邊界。通過將回收網絡與儲能技術深度融合,企業可實現退役電池資源的閉環利用,預計到2030年將形成超百億級的價值循環體系。
行業分析表明,每GWh儲能項目對應約2.28億元的回收市場空間。隨著晶科儲能海外在手項目持續落地,晉景新能的全球服務網絡價值將進一步釋放。這種"技術資源市場"三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不僅強化了企業在新能源產業鏈的話語權,更為中國綠色產業出海提供了可複製的成功樣本。
總結來看,晉景新能與晶科儲能的合作重構了新能源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在政策紅利和技術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正加速構建全球化的資源循環生態。這種將回收網絡、儲能技術與中國製造優勢深度融合的戰略路徑,不僅為企業開闢新增長極,更推動中國綠色產業在全球低碳經濟轉型中占據制高點。隨著雙方合作成果持續兌現,未來有望形成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在更多新能源細分領域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