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廣交會首次設立服務機器人專區,46家廣東企業攜機器狗、仿生貓等產品集中亮相,標誌著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正推動行業進入爆發期。在政策紅利和技術突破雙重驅動下,廣東憑藉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形成獨特競爭力。隨著全球首例平地空翻、靈巧操作+直膝行走等關鍵技術突破接連出現,這一產業正從概念驗證邁向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突破性進展為機器人行業注入新動能。通過遷移學習和算法優化,機器人大腦的柔性控制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最新數據顯示,廣東企業已攻克多項核心技術:越疆科技推出全球首款融合直膝行走與靈巧操作的人形機器人,眾擎機器人完成平地空翻等複雜動作驗證。這種技術進步不僅體現在運動控制層面,更推動著人機互動、環境感知等核心模塊的快速疊代。
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廣東擁有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從減速器到伺服電機,關鍵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60%,這為人形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奠定基礎。但行業專家指出,靈巧手設計、高精度傳感器等"卡脖子"環節仍需突破。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本投入,廣東省正加速培育本土核心部件企業,計劃在3年內實現85%以上關鍵元器件自主供應。
不同於其他地區的技術路線之爭,廣東選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產業布局。依託"世界工廠"優勢,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電子裝配等工業領域的應用示範。數據顯示,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全球127家工廠,完成超50萬小時穩定作業驗證。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的供需對接機制,廣東正打造"需求方出場景研發端給方案"的協同創新模式。
行業專家強調,當前人形機器人仍處於技術攻堅階段,亟需避免過度娛樂化傾向。廣東省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禁止將人形機器人簡單等同於玩具",要求重點支持具備工業級可靠性與智能化水平的產品研發。通過建立中試平台共享機制和揭榜掛帥制度,廣東正引導資本向核心技術攻關領域傾斜,預計到2025年將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總結:站在產業變革的歷史節點,廣東憑藉技術積累、市場腹地與政策創新三重優勢,在人形機器人賽道構建起獨特競爭壁壘。從實驗室驗證到工廠落地僅需35年的快速疊代周期,印證了該省"以場景驅動創新"的發展戰略成效。隨著核心部件國產化率持續提升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廣東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真正實現從"世界工廠"向"智能機器人產業高地"的戰略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