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上海市正通過系統性政策支持和機制創新,推動民營企業深度參與城市重大工程建設與新型基礎設施布局。2024年數據顯示,上海民營企業主導的重大工程項目已達31個,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近三成,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強化了民營經濟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支柱作用,更通過人工智慧、數據要素等創新領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上海著力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動態更新的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引導社會資本聚焦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明確支持民營企業在國家鼓勵類產業方向及本市重點發展領域加大投入,通過強化要素保障與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民間資本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數據顯示,在2024年設備更新項目中,超四成資金來自民營企業,充分體現了其在技術升級領域的活躍度。
為加速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應用落地,上海推出精準支持政策:一方面通過算力補貼降低大模型研發門檻,鼓勵企業租用智算資源;另一方面推動科研機構和國有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協同民營企業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具身智能平台及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商業銀行將提供定向優惠利率貸款,進一步激發民間資本在新型基建領域的投資熱情。
上海持續擴大民營企業參與「重大工程」和「新領域新業態」的廣度與深度。2024年數據顯示,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中,九成以上項目由民營企業主導實施;國債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中,民營企業占比突破四成。後續將通過專項培訓、政策解讀及資源對接服務,幫助民企用好技術改造再貸款等金融工具,並推動科技創新補貼與地方貼息政策疊加使用。
綜上所述,上海正通過系統性政策組合拳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既為民營企業參與城市發展開闢新賽道,也為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等戰略領域注入多元活力。隨著市場准入壁壘逐步破除和項目推介機制常態化運行,民間投資有望在城市建設與產業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助力上海加速邁向全球科創中心和現代化都市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