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政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嚴控增量、優化供給結構的背景下,土地市場熱度回升與新房銷售小幅波動形成對比,而房價仍處下行通道引發政策關注。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化,穩定居民資產價格成為政策焦點,行業正向高質量發展路徑加速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13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20798億元,同比微降2.1%,銷售面積218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0%。儘管降幅較前兩月收窄,但企業端表現出現顯著差異:頭部房企因貨值儲備不足拖累整體增速,14家樣本企業銷售額和面積分別下滑14%和21%;其中拿地積極的8家企業銷售僅降2%,而6家低能動性企業降幅達42%。這種分化反映出優質項目稀缺與需求釋放不均衡並存的局面。
開發投資持續收縮,一季度投資額19904億元同比減少9.9%,新開工面積1299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4%。政策引導下土地供給結構優化效果顯著:100個大中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4.3%,樓面均價提升15.0%,溢價率升至12.5%(一線城市達22.9%)。這一轉變表明,通過提高供地質量、放寬限價政策等措施,房企正轉向打造高品質產品以獲取市場溢價。
3月70個大中城市數據顯示,僅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微漲0.1%,二三線城市均現下跌;二手房市場壓力更甚,核心城市核心區外的掛牌價普遍下行。截至4月中旬,141城二手房掛牌量較2024年底增長5.9%,但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周度掛牌價出現環比下滑(最高達0.33%)。改善型需求釋放與價格預期走弱並存,加劇了市場流動性壓力。
面對外需不確定性增強,房地產政策目標已轉向支持消費端修復。通過穩定居民資產價值來提振消費信心的邏輯下,公積金利率下調、購房補貼擴容等政策空間被持續釋放。預計二季度將有更多地方性措施出台,重點圍繞降低交易成本、優化住房品質標準等領域展開。
總結: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結構性調整的關鍵階段,嚴控增量與需求升級的雙重作用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隨著穩房價政策加速落地,2025年或成為長期價格周期的築底窗口期。具備優質資產儲備、運營能力及產品溢價空間的企業將率先受益於市場出清過程,而服務平台則需通過高分紅機制強化資金鍊韌性以把握結構性機遇。政策與市場的雙向驅動下,行業有望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現平穩過渡,並為內需擴張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