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林 資訊詳情
2025年土壤檢測行業分析:健全標準化頂層設計
 土壤檢測 2025-04-18 10:59:2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和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的開展,土壤檢測在環境監測、農業生產、生態修復等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5年,土壤檢測行業在技術、標準和應用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對現行土壤檢測方法標準的分析,探討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旨在為土壤檢測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土壤檢測指標及方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土壤檢測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土壤檢測項目眾多,主要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大類。無機物檢測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原子螢光分光光度法(AF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法(ICP-MS)等;有機物檢測方法則有氣相色譜法(G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等。這些方法在土壤環境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土壤質量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土壤檢測方法標準現狀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土壤環境的監測、保護和整治力度,土壤檢測方法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國家標準和環保行業標準側重於土壤污染物的檢測,農業和林業行業標準則主要關注土壤營養元素、有效態及理化指標的檢測。目前,土壤檢測中較為可靠成熟的是國家標準和環保行業標準。農業行業標準中,無機元素及其有效態測定和土壤理化指標檢測的方法分別為21個和15個;林業行業標準中,無機元素及其有效態測定和土壤理化指標檢測的方法分別有15個和13個。

  三、土壤檢測存在的問題

  方法標準亟待更新

  土壤檢測方法整體更新緩慢,部分標準方法未及時修訂。例如,國標GB/T 17138、GB/T 17139和GB/T 17141於1997年頒布,至今近30年未更新修訂。這些標準在分析樣品時需要頻繁更換元素燈,工作效率低,相較於ICP-MS等新技術,差距明顯。此外,土壤中8種有機物666和DDT的測定現行標準採用填充柱法,而更便捷的方法是使用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林業行業標準中土壤有效鉬的測定標準為LY/T 1259-1999,其中比色法對顯色條件要求嚴格,實際操作難度大,且實驗用到的試劑臭味大,影響健康;極譜法雖靈敏度高,但使用滴汞電極會產生大量廢汞。

  缺少新增標準規範或普查/調查要求的檢測方法

  現行標準未覆蓋大量化學品及特徵污染物。例如,《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2018)中雖給出甲基汞污染物的風險指導值,但缺少檢測方法。全國土壤三普工作中,對耕地園地和林地草地土壤檢測指標礦物組成的測定,僅規定了X射線衍射儀法(XRD),缺少檢測方法的標準;游離鐵和碳酸鈣的測定,也缺少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

  方法的標準化、系統化方面有待提高

  土壤樣品測定時,前處理體系不同,酸消解體系不統一,導致各方法結果不同,難以判定最終結果的正確性。土壤檢測中不同檢測項目要求使用的粒徑不同,制樣重現性差。此外,不同檢測標準中同一種元素含量的分析概念不明確,有的是有效態,有的是水溶態,有的是全量,沒有統一規定,相互轉換關係混亂。

  四、土壤檢測合理化建議

  健全標準化頂層設計

  完整的標準化頂層設計包括標準化管理體系、技術組織體系和標準體系等多方面。通過有序歸類各項標準,滿足各項檢測需求,加強各標準的關聯,形成完備技術組織體系。對年份久遠的標準進行制修訂、整理,對標準空白領域進行完善,對新建立的標準進行審核、收錄,健全標準化頂層設計,便於對每一個標準的使用、維護和監管。

  建立標準之間的有機聯繫

  自然資源標準涉及多專業領域,面對標準繁雜的分類,需要建立標準體系中各方法的聯繫關係。從行業範圍、用途管理、資源分類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聯繫,構建標準化體系各部分的有機聯繫。

  加強標準方法的系統性、協調性

  土壤檢測方法標準要與土壤質量判定標準相匹配,土壤元素總量、形態和有效態測定方法各有側重。元素總量要對應國家現行的土壤評價標準體系,保證測定體系相對統一,檢測方法一致,結果重現性強;元素有效態能有效評估污染物可能的遷移、土壤污染對地下水的影響,結果要儘可能反映環境效應。因此,需要形成科學化、規範化的方法標準體系。

  鼓勵制定地方標準,適應不同地域環境的需求

  土壤環境具有地域性強、差異性大的特點,如東北的黑土地與華北的鹽鹼地差異明顯。針對不同地區的土壤,單一的方法存在普適性差的情況,因此土壤檢測方法標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在較成熟的國標、行標框架下,基於各地區實際應用環境,制定適宜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地方標準,明確其與國家標準的相互關聯,作為國家標準的補充完善。

  加強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標準研製

  土壤檢測行業分析指出,隨著環境標準和污染控制標準的更新,需要注重高水平、通用性標準的制定,對標準化不足的領域加大標準化獎勵、激勵制度,壯大人才隊伍,及時填補急需的標準空白,推動標準疊代升級,持續完善自然資源標準體系。健全標準化與創新協同聯動機制,提升自然資源領域各項標準技術創新水平。

  總結

  2025年,土壤檢測行業在技術、標準和應用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現行的土壤檢測方法標準在年份久遠、技術落後、體系不完善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難以適應現代化進程的要求。為應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生態發展要求,需要完善土壤標準檢測體系,加快各標準之間的整合制定,注重標準制修訂、方法驗證工作,積極落實「兩統一」職責履行,制定滿足實際工作需求的相關標準,促進標準化工作與新興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強化頂層設計,儘快出台相關高效的檢測標準;加快方法標準的更新速度;加強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以高水平標準支撐高質量發展,強化標準化工作支撐和監督考核,保障工作體系高效運行。

熱門推薦

土壤檢測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