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下,外貿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貿易保護主義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然而中國外貿卻憑藉自身優勢,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新的發展潛力。從廣交會的火熱開展,到與不同地區貿易往來的數據變化,都透露著中國外貿行業的新趨勢。在產品創新力提升、市場多元化拓展以及政策積極推動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外貿正穩步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第137屆廣交會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此次展會規模創紀錄,商家參與度極高,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參展占比迅速上升。廣交會首設「服務機器人專區」,46家企業帶著各類先進的機器人產品參展,涵蓋機器狗、仿生貓乃至人形機器人等。不僅有新興的初創公司,也不乏備受矚目的明星企業。這一現象充分展示了中國產品創新力的提升,彰顯出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正不斷優化升級。
「新三樣」、數位技術、智能製造相關題材企業在本屆廣交會約有3700家。從過去以農副土特產品、五金礦產品等傳統產品出口為主,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力發電產品等高科技產品成為出口優勢產業,中國外貿實現了重大轉變。這種轉變體現了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也意味著中國外貿憑藉產品創新力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國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廣交會高科技產品展位的增多,為全球客商帶來了新的貿易機遇,也表明中國高科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達到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展現出了強大的外貿韌性。然而,中國外貿增長面臨著諸多困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下,部分美國進口商年初大幅增加進口訂單,以規避潛在的關稅衝擊,這使得中國一季度出口數據背後存在海外市場搶訂單的因素,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這一局面,中國需要在反制美國「對等關稅」的同時,統籌考慮穩定外貿增長的策略。一方面,要加快推出穩外貿、穩就業的有利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採取貿易便利化措施幫扶企業。另一方面,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消費成為穩外貿、擴內需的重要手段。儘管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占整體外貿比例相對較低,但通過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積極促進出口轉內銷,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能夠有效緩解貨物貿易出口面臨的挑戰。
穩外資同樣至關重要。外資在中國的就業、稅收以及出口中都占據重要地位,出口貿易受阻可能導致外資企業面臨困境。因此,中國需要在穩定外資發展方面出台更積極有效的政策,保障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推動外資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美國拋出的「對等關稅」政策給東南亞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外貿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高額關稅使東南亞企業承受著高昂的交易成本壓力,對美貿易受阻還影響了該地區已形成的區域產業鏈穩定。東南亞國家雖通過召開經濟部長特別會議,強調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來應對,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經濟損失問題。
在此背景下,中國與東協的貿易卻保持著穩定增長。今年一季度,中國對東協進出口增長7.1%,東協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占中國整體外貿比重提升至16.6%。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雙方經貿合作的堅實基礎和強大潛力。未來,雙方可進一步擴大雙邊投資便利化,加大雙向投資力度,緩解貨物貿易增長壓力;同時,加快服務業的對等開放,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此來應對外部衝擊,實現雙方經濟的共同發展。
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協增長7.1%,對中亞五國增長6.9%。這表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推動中國外貿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共建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其市場需求潛力將進一步釋放。特別是在美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中國拓展多元化市場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