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生物製藥 資訊詳情
生物醫藥產業在關稅挑戰中尋求突破與轉型
 生物醫藥 2025-04-17 02:51:2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生物醫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美國近期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醫藥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中國醫藥企業憑藉市場、技術和政策的多重韌性,正在積極應對,並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以下從多個維度分析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在這場關稅風波中「轉危為機」。

  一、市場韌性:內需與全球化布局的雙重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國醫藥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已達2.8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4萬億元。這一龐大的內需市場為醫藥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同時,中國在全球醫藥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例如,美國仿製藥的90%依賴進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面對關稅壓力,中國藥企正加速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國家及新興市場,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

  二、技術韌性:創新驅動與國產替代的加速

  中國醫藥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2015年至2024年,中國創新藥數量激增至3575個,超越美國。國產創新藥在國內市場的占比從不足10%躍升至42%,加速了藥品替代進程。在細胞基因治療、核酸、ADC、抗體等領域,中國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此外,人工智慧技術在醫藥研發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進一步提升了研發效率與質量。例如,國內某CRO公司已建立AI藥物發現服務平台,助力多款藥物獲批臨床試驗。

  三、政策韌性:全鏈條支持與反制措施的協同發力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創新藥審批加速、稅收優惠、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等。針對美國加征關稅等外部壓力,中國政府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保護國內醫藥市場免受衝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協同發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供應鏈自主:國產化替代與成本控制的戰略布局

  在供應鏈方面,中國醫藥企業正加速關鍵耗材設備的國產化,以降低採購成本並保障研發進度。例如,某CRO公司通過實現關鍵耗材設備國產化,打造了國產化替代體系。此外,企業還通過改變供應鏈及生產工藝布局,優化原產地策略,以規避高額關稅。例如,轉移生產至東南亞或墨西哥,並提前申請美國原產地預裁定,以增加原產地判斷的可預見性。

  五、國際化布局:海外研發中心與市場多元化的先手棋

  中國醫藥企業正加速國際化布局,以應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例如,某CRO公司已在美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重鎮波士頓運營了2個研發中心,充分利用全球優秀的人才與技術資源,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近三年,該公司年均助力100件IND獲批臨床,至2024年底,已累計助力約520件IND在國內外獲批臨床,為生物醫藥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持。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挑戰,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憑藉市場、技術和政策的多重韌性,正在積極尋求突破與轉型。通過內需市場的支撐、技術創新的驅動、政策支持的保障、供應鏈的自主化以及國際化布局的推進,中國醫藥企業正逐步從「仿製藥大國」邁向「創新藥強國」。未來,隨著國產化率的進一步提升和全球市場的多元化拓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有望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生物醫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