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正迎來歷史性時刻。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海南自貿港在封關運作和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正以全新的姿態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從政策落地到產業布局,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國際化服務,海南自貿港的軟硬體條件已全面成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軟硬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海南自貿港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已基本建立起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核心的政策體系。在稅收方面,海南成為中國內地稅負最低的地區,原輔料、自用生產設備、交通工具及油體、藥品、醫療器械等「零關稅」政策持續優化調整。封關後,絕大部分商品進入海南將免徵進口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進一步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在准入方面,海南擁有全國最短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僅27項,比全國的33項更具吸引力。同時,海南率先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並推出放寬市場准入的22條特別措施。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的上線運行,使得跨境資金流動更加自由便利。此外,59國免簽事由擴大,疊加國家單邊開放免簽政策,共78個國家可免簽入境海南,為國際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
海南自貿港著力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2024年,這四大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67%,比2018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同時,海南充分利用自然稟賦和開放條件優勢,聚焦種業、生態、商業航天、綠色低碳、生物製造等新領域,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在種業領域,海南加快發展「種源+種業+種市」南繁產業,構建種業研發服務體系,打造南繁種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種業對外開放合作高地。2023年,海南種業產值增長了47.7%。在海洋經濟方面,海南聚焦深海科技和海洋經濟,著力培育壯大深海油氣、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現代海洋服務業務等產業,加快建設海洋強省。
海南依託風電、光伏、核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0%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綠色氫氨醇產業。通過推動「源網荷儲」融合發展,以博鰲零碳示範區等項目為載體,加快建設低碳島,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海南發掘數字貿易特色產業區,加快發展來數加工、跨境電商、中文遠程教育等產業,進一步釋放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優勢。
海南加快推進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持續優化升級離島減稅、離境退稅購物政策。通過舉辦中國國際消費者博覽會,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進區,同步使用在境外批准上市的醫療技術、裝備、藥品、特醫食品,惠及中外患者。此外,海南大力引進境外理工農醫類辦學,獨立和合作辦學,著力打造留學海南的品牌,進一步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海南自貿港的封關運作和擴大開放,標誌著其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政策落地到產業布局,從綠色低碳轉型到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海南自貿港的軟硬體條件已全面成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海南自貿港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成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為全球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