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正深刻影響著製造業的出口競爭力。2025年,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影響效應逐漸顯現,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本文通過對數字金融與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數字金融在不同區域、不同政策環境下的異質性影響,旨在為相關政策制定和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數字金融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和激發創新效應,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數字金融能夠降低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提升經濟系統的交易效率,從而促進位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其次,數字金融通過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激發市場競爭活力,進而提升行業內的資源配置效率。最後,數字金融能夠提升企業內部的研發投入,促進位造業出口的技術升級。實證研究表明,數字金融發展能夠顯著提升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特別是在中部地區,其賦能作用更為顯著。
(一)區域異質性
數字金融行業出口情況分析顯示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東部地區由於數字金融發展較早,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空間相對有限。相比之下,中部地區的數字金融發展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企業對新技術的接受意願較強,因此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西部地區由於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相對不足,數字金融的賦能效果相對較低。
(二)基礎設施差異
數字金融的發展依賴於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如寬帶網絡、數據中心)為數字金融提供了技術支撐,而新型基礎設施(如5G、工業網際網路)則為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硬體支持。研究表明,數字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顯著增強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促進作用,表現出「互補效應」。
(三)政策環境異質性
政策環境對數字金融的賦能作用也存在顯著影響。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政策通過環境規制,促使企業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綠色生產中,從而降低了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邊際促進作用,表現出「替代效應」。相反,「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拓展國際市場和促進技術交流,顯著增強了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作用,表現出「互補效應」。
(一)變量選取與測度
本文選取2011—2021年230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採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核心解釋變量為數字金融水平,通過綜合百度搜索指數和金融科技公司數量進行衡量。被解釋變量為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通過計算各城市出口產品的技術複雜度加權平均值得到。控制變量包括城市規模、創新水平、貿易開放度、外資利用水平、政府預算支出、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水平等。
(二)實證結果分析
實證結果表明,數字金融發展能夠顯著提升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在控制其他因素後,數字金融的回歸係數在5%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數字金融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進一步的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處理(如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控制傳統金融影響、調整聚類層級、剔除特殊樣本、滯後期處理、動態效應控制和工具變量法)均驗證了這一結論的穩健性。
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和激發創新效應,數字金融能夠有效推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然而,數字金融的賦能作用在不同區域、不同基礎設施水平和不同政策環境下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政策制定者應根據區域特點和政策環境,制定差異化的數字金融發展策略,以最大化其對製造業出口技術複雜度的提升效果。具體而言,應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金融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應平衡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關係,避免政策衝突;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機遇,提升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