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布局也日益加快。作為國內經濟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引擎,上海近日發布了《關於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位造業集群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這些措施不僅涵蓋了商業火箭、衛星及通信終端等關鍵領域,還通過資金補貼、智能工廠建設等方式,推動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商業火箭領域,上海計劃建設市級商業火箭特色產業園,鼓勵鏈主企業發揮核心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建設江海聯動的火箭運輸碼頭,吸引火箭發動機、分系統、零部件等配套企業入駐,實現門對門配套服務,從而顯著提升商業火箭的總裝效能。這一舉措將有助於上海在商業火箭製造領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商業航天產業中的領先地位。
在商業衛星方面,上海將重點發展星載相控陣天線、星間雷射通信終端、星地通信載荷、綜合電子系統、柔性太陽翼等關鍵配套技術。同時,加快研製手機直連衛星,推動商業衛星的疊代升級。此外,上海還將建設商業衛星超級工廠,持續提升衛星的智能製造能力。這些措施將顯著提升上海在商業衛星製造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為未來大規模衛星組網奠定堅實基礎。
在通信終端領域,上海將重點發展多頻段終端模組等關鍵配套技術,研製共口徑兼容高中低軌衛星的通信終端、通導融合終端、手機直連終端等系列化產品。通過提升智能終端的批量化製造能力,上海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通信終端領域的市場優勢,為商業航天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加快商業航天產業的產業化進程,上海將對商業火箭、衛星、終端及配套關鍵核心產品的研製提供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最高可達3億元。同時,對企業購置設備、軟體等投入,按項目總投入的10%給予支持,最高可達1億元。此外,上海還將支持火箭、衛星等領域的智能工廠能級提升,按照評定能級分類支持,最高可達1000萬元。這些資金支持措施將顯著降低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加速商業航天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上海圍繞航天產業發展制定了「一四三」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商業火箭形成年產100發、商業衛星形成年產1000顆的能力。同時,上海將全面建設重複使用火箭創新高地、低成本商業衛星製造高地、行業應用服務高地。這一計劃為上海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將有力推動上海成為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要中心。
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商業航天創新聯合體正式成立。這一聯合體旨在整合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聯合體將加快制定商業航天相關標準,促進行業的安全、健康、有序發展。這一舉措將為商業航天產業的規範化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進一步推動中國在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力提升。
目前,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已超過500家,整體產值超過1萬億元。近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持續推進國產化戰略和技術自主創新,關鍵領域對外依存度顯著下降。這使得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在面對外部政策變化時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未來,商業航天發射和衛星星座建設將繼續成為產業波動的重要驅動因素,相關上市公司將持續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總結
上海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布局商業航天產業,推動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形成。從商業火箭、衛星製造到通信終端,上海在多個關鍵領域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具體支持措施。同時,通過資金補貼、智能工廠建設等方式,上海將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隨著商業航天創新聯合體的成立,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將迎來更加規範化和健康化的發展階段。未來,上海有望成為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要中心,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