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 資訊詳情
核電項目審批開閘,推動能源與交通融合發展
 核電 2025-05-02 09:05:0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內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政策動態頻出,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閘,成為推動能源與交通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A股市場表現分化,美股科技股集體上漲,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以下從多個維度梳理近期重要財經動態。

  一、核電項目審批加速,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國內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閘,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准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此次獲批的新項目包括廣西防城港核電三期、廣東台山核電二期、浙江三門核電三期、山東海陽核電三期和福建霞浦核電一期,共計5個工程、10台新機組。這些項目均採用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其中包含8台華龍一號機組。以單台國產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約200億元的投資力度估算,此次新核准機組的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核電工程歷來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拉動力,此次審批標誌著我國核電發展進入新階段。

  二、A股市場表現分化,美股科技股集體上漲

  截至4月25日收盤,上證綜指跌0.07%,報3295.06點;科創50指數漲0.13%,報1004.57點;深證成指漲0.39%,報9917.06點;創業板指漲0.59%,報1947.19點。美股方面,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道指漲0.05%,納指漲1.26%,標普500指數漲0.74%。科技股多數上漲,特斯拉漲近10%,英偉達漲超4%,美光科技漲逾3%。英特爾跌超6%。市場表現反映了投資者對科技板塊的樂觀情緒。

  三、宏觀政策持續發力,支持實體經濟復甦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強調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議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適時降准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同時,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會議還指出,要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四、離境退稅政策優化,促進入境消費增長

  商務部等六部門發布通知,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通知指出,下調離境退稅起退點至200元人民幣,並將現金退稅限額上調至20000元人民幣。這一政策旨在吸引更多境外旅客消費,促進入境旅遊市場復甦。隨著入境、過境簽證便利政策持續優化,預計入境外國旅客數量將繼續增加,帶動相關行業增長。

  五、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推動綠色轉型

  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發布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機制,交通運輸行業電能占行業終端用能的比例達到10%。到2035年,初步建立以清潔低碳能源消費為主的交通運輸用能體系,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這一政策將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規出台,強化監管約束

  證監會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暫緩與豁免管理規定》,自2025年7月1日起實施。新規明確了兩類豁免範圍,規定了三種豁免方式,並壓實公司責任,要求制定披露豁免制度。同時,強化監管約束,對未按規定建立制度、不符合條件豁免披露的行為依規處理。這一規定有助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

  七、民航市場迎來「五一」高峰,旅客運輸量創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民航旅客運輸量預計約為1075萬人次,日均215萬,同比增長8%,創同期歷史新高。國際航線方面,旅客運輸量和航班量預計將達到二季度以來的最高峰。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加強價格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旅客合法權益。這一趨勢反映了旅遊市場的強勁復甦。

  八、格力電器年報披露,淨利潤同比增長10.91%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年報,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91.64億元,同比下降7.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1.85億元,同比增長10.91%。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0元,預計派發現金股利111.7億元。同時披露的一季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5.07億元,同比增長14.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9.04億元,同比增長26.29%。這一業績表現反映了公司在複雜市場環境下的穩健經營能力。

  總結

  近期,核電項目審批開閘、宏觀政策持續發力、資本市場表現分化等多重因素交織,共同推動經濟復甦和產業升級。核電項目的加速審批為能源與交通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動力,而離境退稅政策的優化和民航市場的復甦則進一步促進了消費增長。與此同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規的出台和格力電器的穩健業績表現,也為市場注入了信心。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將邁上新台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核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