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動力系統的技術革新成為焦點。從固態電池的商業化突破到多核電池的創新應用,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展示最新成果,標誌著動力系統競爭進入全產業鏈、全場景的複合博弈階段。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步,也為未來汽車產業的綠色、智能、高效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本屆車展上,動力電池企業紛紛亮出最新技術及產品。多家企業展示了在大圓柱電池、固態電池、高鎳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領域的前沿成果。其中,固態電池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多家企業已取得重要突破。高鎳三元電池憑藉高能量密度優勢,在高端車型中得到廣泛應用,而磷酸鐵鋰電池則以安全性和成本優勢,在中低端車型和儲能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在龍頭企業爭相布局固態電池技術的同時,多核電池技術成為新焦點。雙核電池通過將不同化學體系的電池組合,兼顧低溫性能、續航、快充與安全。例如,鈉鐵雙核電池在極端低溫下仍能保持80%以上電量輸出,而鐵鐵雙核電池通過結構優化將能量密度提升至280Wh/kg,同時滿足高速碰撞後「不起火、不爆炸」的嚴苛標準。多核技術的核心邏輯在於「場景化適配」,實現新能源車從「功能同質化」到「場景個性化」的躍遷。
在鋰動力電池持續升級的同時,鈉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醇類燃料等動力技術也在加速發展。鈉離子電池突破了材料本身的性能邊界,首次將鈉離子電池推向大規模量產,憑藉鈉的本徵安全和豐富儲量,將有效降低對鋰資源的依賴。氫燃料電池汽車主要應用於商用車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在乘用車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值得期待。甲醇作為液態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的特點,已在車端應用近4萬輛,累計行駛里程超200億公里。
隨著多種動力技術的發展,不同動力技術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具有各自優勢,未來將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在動力系統的白熱化競爭中,誰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實現技術場景化落地,誰就能定義未來的遊戲規則。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降低成本,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企業還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動力系統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完善產業生態。
2025上海車展展示了動力系統技術的最新進展,從固態電池到多核電池,從鈉離子電池到氫燃料電池,動力電池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隨著多元化動力技術的不斷成熟,汽車動力系統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推動汽車產業向更加綠色、智能、高效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