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的「五一」假期,電影與演出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活力,多元化的文化消費場景與各類支持政策共同發力,不僅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休閒娛樂需求,也為各地假日經濟注入了新的動能。電影市場的豐富供給、演出活動的文化聯動以及國產IP的持續升溫,共同構築了一個繁榮的文化消費生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文化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五一」檔期電影類型豐富,既有場面宏大的動作片,也有情感細膩的現實題材影片。截至5月3日18時40分,2025年「五一」檔內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5億元。現實題材影片如《水餃皇后》和《獨一無二》憑藉強烈的情感共鳴吸引了大量觀眾,而IP電影如《哪吒之魔童鬧海》則通過IMAX版本持續吸引家庭觀影。
政策優惠也進一步點燃了觀影熱潮。今年,國家電影局聯合金融機構和在線電影票務平台,預計全年投入不少於10億元的觀影優惠補貼,並持續開展「周末一起看電影」等促銷活動。此外,電影主題列車、航班和郵輪航次的推出,為遊客們打造了「海陸空」沉浸式光影之旅。
「五一」前後,多地出現演唱會、音樂節熱潮,成為文旅經濟的新增長點。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預計將超百場,觀眾人數將超200萬人次,預計帶動酒店旅遊消費超20億元。平台演唱會、音樂節專享景區門票產品訂單同比上漲近1倍,形成了「3小時演出撬動72小時消費」的聯動效應。
文化和商業街區通過植入互動性強的演繹內容,將文旅體驗融入日常生活。上海、成都等地通過「演藝+商圈」「票根經濟」等模式延長消費鏈條,聯動餐飲、酒店提供深夜服務,提升了消費黏性。年輕人願意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音樂節等展演經濟帶熱了酒店、景點門票的「提前訂」,其中提前8天以上預訂酒店、景點門票的遊客同比增加11%。
「五一」期間,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迎來新一輪客流高峰,通過沉浸式互動演繹,遊客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豐富了旅遊體驗的文化內涵。從《哪吒2》帶火四川宜賓哪吒文化景區,到《唐探1900》取景地山東樂陵影視城的人潮湧動,再到西安《長恨歌》實景演出的一票難求,文旅深度融合不僅為節假日經濟注入新動能,更通過情感連接、文化賦能和體驗升級,構建起消費長紅的生態體系。
國產IP以「穀子經濟」帶動文體商旅融合發展。近年來,得益於中國網絡文學、動漫、遊戲、影視等產業的高速發展,諸如《哪吒》《原神》等高質量國產文化IP不斷湧現,為穀子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內容支撐。從「穀子店」到IP聯名活動,國產IP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傳播的消費體驗,不僅成為年輕人文化消費的「新寵」,更成為城市商業創新發展的縮影。
總結
文化消費在「五一」假期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引領作用,電影市場的豐富供給、演出活動的文化聯動以及國產IP的持續升溫,共同構築了一個繁榮的文化消費生態。這不僅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休閒娛樂需求,也為各地假日經濟注入了新的動能。未來,隨著數字經濟和文化消費的深度融合,文化市場將經歷從內容供給到感情共振的轉型,優質文化IP的高黏性和廣泛輻射性將使衍生消費市場迅速擴展,為文化市場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