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保險 資訊詳情
養老金制度改革:推動資本市場繁榮的關鍵
 養老金 2025-05-06 09:40:0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A股市場長期在低位徘徊,投資者普遍抱怨賺錢效應差。近10年上證指數始終在3200點附近波動,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卻上漲了近2倍。這一現象的背後,與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關。如果能夠引導儲蓄資金轉向個人養老金帳戶,這些資金將成為資本市場的「耐心資本」,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又通過實業增長回饋養老資金,形成良性循環。

  一、A股低估的深層原因與制度完善的重要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A股市場的長期低估,表面上是信心不足,但深層次原因在於制度設計的不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缺失,導致資本市場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相比之下,美國通過完善的養老金體系,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耐心資本」。截至2022年,美國第二、三支柱養老金規模達34萬億美元,其中約12.8萬億美元投資於權益市場,占美股市值的32%。這些資金在退休後才能撤出,成為美國股市的「定海神針」。

  中國養老金體系與美國相比存在顯著差距。截至2022年,中國三類養老金合計14.6萬億元,僅占GDP的12%,而美國三類養老金合計36.7萬億美元,占GDP的145%。此外,中國養老金結構不合理,第一支柱占比高達66%,而第二、三支柱發展滯後,尤其是第三支柱規模僅為142億元,遠未滿足未來的養老需求。

  二、個人養老金:資本市場的「耐心資本」來源

  個人養老金作為第三支柱,是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美國個人養老金制度自1979年實施以來,經過多次優化,逐步成為養老保障體系的主力。截至2022年,美國第二、三支柱養老金合計占比達92%,顯著增強了養老保障能力。中國個人養老金制度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巨大。2022年4月,中國在36個城市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2024年12月全面推廣,投資標的放寬至指數基金。

  然而,中國個人養老金髮展緩慢,2022年末繳費人數僅613萬,繳費金額142億元,人均2316元,遠低於12000元的繳存上限。核心原因在於收入約束和稅收優惠吸引力不足。為加速個人養老金髮展,建議政府為1859歲國民提供每人1000元的引導金,一次性財政補貼約8800億元,引導民眾樹立養老意識,累積個人養老金帳戶。

  三、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既能推動股市繁榮,又能促進產業創新。美國養老金制度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了矽谷等科技創新中心的崛起。中國養老金體系若能完善,同樣可以為資本市場注入「耐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和優秀企業發展。

  當前,中國民眾儲蓄率高達40%,遠高於美、日等已開發國家。高儲蓄率反映了民眾對未來養老的擔憂。通過充實個人養老金帳戶,可以打消民眾的顧慮,提振消費信心。建議出台政策,鼓勵居民將儲蓄資金轉入個人養老金帳戶,政府和個人合力充實養老金,形成長期資金流入股市的良性循環。

  四、養老金投資產品的優化與風險控制

  中國個人養老金帳戶的投資產品正在逐步豐富,從養老FOF擴展到指數基金。為進一步提升投資收益,建議將主動權益基金納入養老金投資範圍。為控制風險,可設定嚴格篩選條件,如基金經理需具備超過5年甚至8年的連續公開業績。對於連續公開業績超過10年且排名優秀的基金經理,應給予重點扶持,確保養老金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總結

  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僅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資本市場繁榮的關鍵。通過引導儲蓄資金轉向個人養老金帳戶,可以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耐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並通過實業增長回饋養老資金,形成良性循環。中國養老金體系若能借鑑國際經驗,優化制度設計,必將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繁榮注入強大動力。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養老金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