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五一假期,消費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成為觀察政策成效和消費潛力的重要窗口。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密集出台,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信用卡作為消費金融的核心產品,在推動消費升級和釋放消費潛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分析五一期間的消費數據和市場表現,可以清晰地看到消費信心的提振、消費潛力的激發以及市場活力的恢復。
信用卡作為兼具支付和信貸功能的高頻使用產品,在推動消費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商業銀行通過信用卡和消費貸款產品,有效打破了借款人的當期預算約束,助力釋放潛在消費需求。金融監管部門實證測算表明,引入消費金融產品後,借款人消費金額提升16%至30%,合作商戶銷售額提升約40%。
近年來,我國消費結構失衡問題長期存在。2000年,我國總消費占GDP比重為65%,其中居民消費占比47%;到2010年,消費占比明顯下滑,總消費和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分別降至50%和35%;雖然2024年這兩個指標回升至57%和42%,但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居民消費占比仍顯著偏低。
服務消費成為內需增長的重要潛力點。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彰顯出決策層對服務消費提振經濟作用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4月以來,中央已發布多份服務消費相關政策文件,多領域支持擴大優質服務供給。信用卡在服務消費領域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優惠,進一步推動了服務消費的增長。
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在歷經20年的發展後已步入成熟期。自1985年發行國內首張信用卡以來,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了幾個重要發展階段。目前,商業銀行仍是消費金融市場主要供給者,信用卡和消費貸款是其消費金融的主要產品。
近年來,受居民消費需求低迷的影響,消費金融市場的擴張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有望推動消費對GDP貢獻率的提升,同時,消費需求的回暖也將為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信用卡業務通過產品多樣化、客群精細化經營以及線上線下場景的深度融入,成功抓住了消費升級的新機遇。
消費信貸在推動消費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消費信貸,消費者可以在即期收入水平較低但預期收入較高時,增加即期收入,平滑整個生命周期的收入水平。即使在預期收入有降低可能性時,消費者仍然可以選擇消費信貸來保持即期消費水平不會銳減。
當前,在消費信貸行業格局中,商業銀行仍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參與主體,消費貸款和信用卡是消費金融的主要產品。傳統商業銀行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優質客群,力求在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的前提下實現較高的收益。網際網路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以及網際網路平台將目標客群鎖定在中低收入、長尾客戶等傳統商業銀行難以廣泛覆蓋的群體。
信用卡業務在推動消費升級中不斷創新。針對不同客群,銀行推出了多元化的信用卡產品體系。例如,針對商旅人士推出的聯名信用卡,滿足其出行及住宿需求;針對年輕客群推出的顏卡系列產品,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在場景建設方面,銀行深耕「食住行娛購」等民生消費場景,以品牌消費活動為抓手,強化場景獲客,優化金融服務體驗。
通過支付滿立減、代金券、平台到店優惠等多種產品組合,銀行不斷提升用戶消費體驗。截至報告期末,某銀行信用卡已與全國超過6000個商戶品牌建立合作,覆蓋門店超過40萬家,活動參與客戶約1200萬戶,上線商圈近1500個。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