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紡織原料 資訊詳情
紡織行業安全生產現狀與風險防控策略
 紡織 2025-05-07 15:10:1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紡織行業作為輕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力量。然而,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安全生產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機械傷害、有限空間作業等事故頻發,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2024年,全國輕工紡織行業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60起,造成257人死亡,其中紡織行業事故32起、死亡29人。儘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較2023年有所下降,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一、事故總體情況與行業分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紡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輕工行業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28起、死亡228人,其中較大事故3起、死亡13人,一般事故225起、死亡215人。紡織行業發生事故32起、死亡29人,全部為一般事故。從細分行業來看,橡膠和塑料製品業、木材加工、食品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紡織業是事故高發領域,這五個行業共發生事故168起、死亡161人,分別占輕工紡織行業事故總量的64.6%和62.6%。事故類型中,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中毒和窒息是主要類型,共占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84.6%和85.8%。

  二、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突出

  輕工紡織行業中,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頻發,尤其是發酵池、醃漬池、污水處理池等場所,由於有機物發酵和通風不暢,極易導致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積聚或氧氣不足,造成作業人員中毒和窒息。2024年發生2起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導致10人死亡。事故暴露出企業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落實不到位,未嚴格執行作業審批制度和「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程序,事故發生後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

  三、機械傷害事故防控難度大

  機械傷害是輕工紡織行業最常見的事故類型,2024年共發生108起,造成99人死亡。事故原因主要在於生產工藝設備自動化水平低,安全防護裝置缺失或失效,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轉,聯鎖保護系統不完善。此外,部分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的安全風險辨識不足,風險防控措施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劇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四、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亟待提升

  輕工紡織行業小微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企業負責人普遍存在「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忽視安全生產基礎管理。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紡織服裝等企業用工量大,作業人員多為農村富餘勞動力,流動性強,難以通過系統性的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安全素質。這導致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規範,成為事故發生的潛在隱患。

  五、強化風險防控與提升管理水平

  為有效遏制事故高發態勢,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防控,嚴格落實作業審批制度和監護制,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二是防範機械傷害等高發事故,完善設備安全防護裝置,推動工藝設備更新和先進技術裝備應用;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鼓勵企業採用信息化、數位化技術,提升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管控能力;四是推動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立事故隱患自查自糾和內部報告獎勵制度,提升企業預防事故的內生動力。

  總結

  紡織行業作為輕工業的重要分支,在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安全生產問題仍是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強化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防控、防範機械傷害事故、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以及推動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未來,紡織行業需繼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安全與效益的雙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紡織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