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某食品品牌蜜棗粽產品因消費者反饋發現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引發輿論關注。涉事企業迅速採取行動,全面下架問題批次產品,並承諾核查結果將公開透明化處理。這一事件不僅考驗企業的危機應對能力,也凸顯了食品安全監管在節令食品消費高峰中的重要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蜜棗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5月12日,來伊份(603777.SH)針對消費者在蜜棗粽中發現疑似異物的投訴作出回應,稱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展開全面核查,並同步下架涉事批次產品。涉事消費者發布的視頻顯示,其購買的蜜棗粽內存在不明物體,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目前,來伊份天貓及京東旗艦店的相關粽子商品均已無法搜索到,其中天貓店鋪甚至暫停了所有粽子品類銷售。
據公司披露,已主動聯繫涉事消費者並配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消費者可憑購買憑證至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額外獲得等額補償。這一舉措體現了企業對消費者訴求的快速響應,但事件仍可能對其端午節期間粽子產品的銷售造成短期衝擊。
隨著端午臨近,來伊份作為休閒食品頭部企業本應迎來消費高峰。然而此次事件導致蜜棗粽產品全面下架,疊加去年營收下滑15.3%至33.7億元的業績壓力,公司需在保障食品安全與市場競爭力之間尋找平衡點。
財報顯示,來伊份202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達7527萬元,同比驟降231.9%,扣非淨利更虧損9003萬元,降幅高達869.7%。截至去年末,其全國門店總數減少至3085家,較前一年縮減近1/6。此次事件或進一步加劇品牌信任危機,對其渠道布局和市場份額形成考驗。
儘管來伊份強調此為「偶發事件」,但異物問題暴露了生產環節的質量管控漏洞。對於依賴終端銷售的休閒食品企業而言,供應鏈管理和品控體系的完善已成為生存核心。未來若要扭轉頹勢,需在產品安全與消費者體驗上持續發力,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重獲信任。
總結
從蜜棗粽異物事件到經營數據下滑,來伊份正面臨多重挑戰。此次危機不僅關乎單一產品的命運,更折射出企業長期發展中的痛點——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品質保障。隨著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日益嚴格,來伊份的應對成效將直接影響其在休閒食品行業的話語權。唯有以透明化調查、系統性整改重建信任基礎,方能助力品牌在端午旺季乃至長遠發展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