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2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發布《廣東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若干措施》,通過12項重磅舉措強化政策供給、優化營商環境。該政策聚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與吸引外資投入兩條主線,在融資支持、產業培育和要素保障等領域推出系列創新性激勵機制,為全省超過1900萬市場主體注入發展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白銀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廣東以超前眼光規劃新興產業發展路徑,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資源向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傾斜。此舉旨在搶占全球技術創新制高點,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為培育萬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奠定基礎。
針對製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新政創新性提出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企業的新增銀行貸款給予不超過利率35%的省級財政補貼,年度貼息規模上限達2000億元。同時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目標實現年擔保融資超千億元,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通過優化政府引導基金結構,廣東將打造覆蓋種子期到成熟期的全周期投資鏈條。此舉不僅強化了省級基金的戰略引領作用,更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關鍵領域投資,形成"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產業培育機制。
新政對外資企業實施分級獎勵制度:對設立中國區及以上總部的企業最高給予8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的外資研發中心提供100萬至60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這些舉措疊加去年已出台的外商投資激勵政策,將廣東打造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布局優選地。
在用地供應上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環保審批實行正面清單管理;通過人才引進計劃與專項補貼,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儲備創新動能。這些系統性保障措施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新政特別強調要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建立常態化企業訴求響應平台,同時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通過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為市場主體營造安心發展的制度環境。
廣東此次政策組合拳以"真金白銀"的投入力度與創新突破的體制機制改革相呼應,既著眼當下紓困解難又謀劃長遠產業升級。隨著12項措施落地實施,預計將進一步鞏固該省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在培育新動能、吸引全球資本、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持續釋放乘數效應,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勁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