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夏季消費旺季的到來,"吃蝦季"本應是龍蝦市場的黃金時期,但今年全國多地小龍蝦批發價較年初暴跌超50%,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價格震盪。從湖北潛江到湖南南縣,交易量激增與企業業績承壓並存的矛盾現象,折射出這一產業在快速發展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龍蝦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4年小龍蝦市場呈現顯著的價格斷崖式下跌:14月全國批發價曾突破70元/公斤,到5月中旬已跌至38元/公斤。湖北潛江交易中心數據顯示,當前中等規格龍蝦價格較上市初期跌幅達69%,從每斤42元驟降至13元左右。這種劇烈波動源於供需關係的顯著變化——全國產量預計突破300萬噸的歷史高位,而消費端增速未能同步跟上產能擴張步伐。
在主要產區湖北潛江和湖南南縣,小龍蝦收購點呈現"旺季更旺"景象。潛江交易中心日均交易量穩定在2000噸,輻射全國600個城市;南縣單日上市量達2500噸,供應網絡覆蓋50多個核心城市。值得注意的是,線上銷售異軍突起,部分批發商通過直播渠道完成90%的銷量,單日出貨量突破3萬斤,數位化轉型正重塑傳統交易模式。
小龍蝦加工業曾被視為行業增長點,產品出口至歐盟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但2024年數據顯示,加工產能擴張速度遠超市場需求增速,導致庫存壓力激增。某上市企業速凍菜餚製品庫存量同比減少31.7%,主要歸因於小龍蝦相關產品滯銷。加工端的結構性矛盾與原材料價格下跌形成雙重擠壓效應。
資本市場已率先感受到寒意:國聯水產2024年營收下滑26.16%至34.09億元,淨虧損擴大至7.42億元;安井食品淨利潤增速從兩位數驟降至僅0.46%,小龍蝦業務拖累明顯。兩家公司均因產能過剩主動收縮投資——國聯水產終止6億擴建項目,安井食品則面臨網紅產品熱度消退的市場考驗。
總結來看,小龍蝦產業正經歷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折期。產量突破300萬噸背後的供需失衡、加工端產能過剩與消費需求飽和之間的矛盾,倒逼行業加速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未來市場競爭將更聚焦於品質提升、渠道優化和產業鏈協同,唯有通過結構性調整才能化解當前的價格困局,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