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火鍋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高端品牌湊湊與荷蘭經典IP米菲MIFFY展開三個月深度合作,以定製套餐、會員權益升級等舉措探索差異化突圍路徑。這場跨界聯動不僅是品牌母公司呷哺集團連續四年虧損後的戰略調整,更折射出餐飲業借力IP聯名重塑市場競爭力的集體嘗試。數據顯示,湊湊2024年關閉73家門店後僅剩197家,而其翻台率從2次/天降至1.6次/天,行業競爭壓力可見一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火鍋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面對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湊湊選擇與米菲MIFFY展開全渠道合作。除推出雙人、四人及兒童套餐外,更將IP元素融入會員體系升級——暢吃卡用戶可獲限量鑰匙扣公仔,會員日消費還能獲得文具周邊。品牌負責人強調,本次聯名旨在強化"火鍋+茶憩"模式的獨特定位,並計劃通過動態評估合作效果,在儲備的23個新IP中持續推出差異化活動。數據顯示,湊湊期待活動期間營收實現倍增、假日翻台率達6次以上,客流提升25%,試圖以內容創新重建消費者認知。
作為曾經的高端火鍋標杆,湊湊近年面臨嚴峻挑戰:2024年關閉超半數門店後僅剩197家,母公司呷哺集團四年累計虧損近12億港元。股價從巔峰27港元暴跌至0.68港元,市值蒸發97%的慘烈數據背後,是品牌老化、消費疲軟等多重困境的集中爆發。值得關注的是,湊湊已全面退出成都不再經營當地門店,深圳、廣州等地門店也大幅收縮,反映出高端火鍋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
當前餐飲業IP聯名熱度持續升溫,一季度已有超20起跨界合作。奶茶品牌與熱門動漫IP聯動引發搶購熱潮,星巴克×五月天活動更成現象級營銷案例。但行業分析師指出,部分品牌陷入"流量陷阱":盲目跟風選擇IP缺乏深度策劃,導致短期關注後用戶流失率攀升。數據顯示,湊湊當前翻台率較巔峰時期下降20%,折射出單純依靠聯名難以扭轉長期運營困境的現實。
為突破營銷曇花一現的局限性,湊湊計劃採取"重質不重量"的門店拓展策略,在核心商圈聚焦優質點位。成熟市場如長三角地區將強化復購提升,新興區域側重品牌認知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已簽約6家新店並洽談超10個商業體項目,但開店節奏放緩至每月僅12家。這種謹慎擴張背後,是希望通過精準客群運營與會員體系優化,將聯名活動帶來的流量轉化為持續復購的忠實用戶。
總結:在行業震盪期,湊湊通過IP聯名實現短期破局的同時,更需警惕營銷熱度消退後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只有將品牌核心價值與跨界元素深度融合,在產品創新、場景體驗和會員運營中構建長期黏性,才能真正完成從流量收割到品牌資產積累的蛻變。這場米菲聯名實驗,既是火鍋行業突圍的縮影,也為餐飲企業探索差異化生存路徑提供了重要觀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