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後,某美國採購商在深夜連續撥打中國供應商的越洋電話,這一場景折射出關稅調整對跨境貿易的直接影響。隨著美方宣布取消91%加征關稅並暫停24%「對等關稅」,全球供應鏈迎來短期喘息窗口,但企業仍需直面成本波動與政策不確定性的雙重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話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根據聯合聲明內容,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從175%大幅降至約55%,其中24%部分在90天內暫緩實施。這一調整使空氣淨化器、家用電器等品類的出口成本顯著下降,但企業仍需消化剩餘稅率帶來的壓力。數據顯示,某空氣淨化器企業在美業務曾因175%關稅陷入虧損,此次稅率回調後利潤率雖有所修復,但仍面臨價格傳導與市場策略調整的考驗。
政策鬆綁激發了企業的補貨衝動。某供應商透露,在聲明發布後的48小時內,客戶訂單諮詢量激增300%,但航運運力出現結構性短缺——中美航線艙位利用率已達95%,部分航次甚至爆艙。這種供需錯配既源於前期關稅疊加導致的出貨延遲,也暴露了供應鏈對政策波動的高度敏感性。企業正通過提高海外倉備貨比例、優化SKU結構等方式應對風險。
90天緩衝期催生短期貿易活躍度提升,但專家指出這種"衝刺式交易"可能加劇後續市場震盪。數據顯示,美國長灘港貨運量在政策反覆中已下降30%,而同期歐洲航線運力增長15%。企業需權衡搶運帶來的庫存壓力與長期關稅不確定性,在價格策略上採取動態調整:部分剛需產品通過終端提價維持利潤空間,高替代性商品則面臨市場份額縮水風險。
儘管稅率降幅顯著,但受訪企業普遍認為當前仍處於"觀察期"。某智能硬體公司透露正在梳理產品矩陣,優先保留客戶願意為加稅買單的核心品類。這種策略調整反映出口商在關稅波動下的生存智慧——既要抓住窗口期修復受損市場,又要避免因政策反覆陷入被動。供應鏈數位化工具的應用(如實時稅率追蹤系統)成為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重要支撐。
結語:短期喘息與長期博弈並存
中美經貿關係的每一次波動都在重構全球商業版圖。此次關稅鬆綁為受衝擊行業提供了修復窗口,但90天緩衝期後的政策走向仍充滿變數。企業正通過產品結構優化、供應鏈多元化等手段增強抗風險能力,在成本控制與市場布局間尋找動態平衡點。這場沒有終點的博弈中,唯有保持戰略定力的企業才能在起伏潮汐中穩固立足。